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17章 有问题要抓,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抓

第217章 有问题要抓,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抓

    第217章 有问题要抓,没有问题创造问题也要抓 (第1/3页)

    疾驰的马车里,李明的大脑在飞速旋转。

    原本绕成一团的思路,被一条一条理顺,逐渐现出清晰的模样。

    理论上,皇子们的军职只是虚衔,并不直接指挥军队。

    然而,虚衔毕竟不是无衔。

    在特殊情况下,皇子不是不能指挥自己遥领的那支部队。

    九成宫事件就是这样的特殊情况。

    皇帝放权,召集皇子勤王。

    在当时,李泰指挥左武候卫的法律限制被解除了。

    也就是说,在挫败阿史那结社率之后的短时间之内,李泰是存在将左武候卫调动到渭水河畔埋伏地点的时机的。

    灭口结社率的是李泰。

    也就是说,与薛延陀里应外合的九成宫事件主谋,就是李泰?

    指使傻弟弟李祐寻访孙思邈、得到雄黄酒毒方、毒杀李孝恭和李世民的主使,也是李泰?

    为了阻止我李明与孙思邈相见、对两人发动暗杀的,还是李泰?

    以李祐为中间节点,操纵李祐与张亮接触、抹黑我在辽东另立山头叛唐的,又是李泰?

    “牛逼啊李泰,谁说五子不行的……”

    李明喃喃。

    在恍然大悟后,他感到一阵又一阵的毛骨悚然。

    真的是李泰么?

    从始至终困扰自己的迷案,始作俑者真的是他吗?

    从可行性分析,作为三嫡子之一、曾经的储君有力争夺者。

    李泰可太有可行性了,不论是操纵李祐,还是渗透张亮、策反阿史那结社率。

    在皇帝以下,也没几个人能做到这种程度。

    而从动机分析。

    简直没有人比李泰更有作乱的动机。

    九成宫事件中,除了皇帝李世民以外,受到围攻最严重的就是太子了。

    如果这两人真有什么三长两短。

    在当时的情况下,皇位就是李泰的了!

    辽东抹黑事件亦然。

    通过操纵张亮传播谣言,李泰同时打击了太子和李明。

    要不是李明逆境翻盘,掀翻了高句丽,从辽东王者归来。

    要是李明真的就此死在辽东。

    那么储君之位,自然也就是李泰的了!

    “踏马的,卧榻之侧有头老虎在鼾睡啊!”

    李明不禁叫出了声。

    “殿下?”

    车夫听见车厢里的动静,立刻回头问道。

    李明对待宫中的服务人员——也就是其他封建主口中的“下人”——一贯是很随和的。

    所以大家与那位手掌天下的小殿下对话时,并不感到拘束。

    “回辽东!”李明下意识地喊一声。

    “什么?”车夫觉得自己好像听错了。

    好像听到了“辽东”什么的。

    “呃……你继续往前赶车就是。”李明改口道。

    别一出事就想着躲回辽东,这样的思想不健康——他靠坐在柔软的车厢坐垫上,安抚着自己的心绪。

    就算幕后黑手真的是李泰,有李世民在,他现在也指挥不动军队。

    更指挥不动苏定方和左武侯卫。

    只要李世民还在,自己就仍然是安全的。

    不必担心军队对自己兵刃相向。

    “至少现在不用担心……”

    李明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去年之前的状态——

    疑神疑鬼,时刻怀疑有人想害朕。

    这份警惕并不是空穴来风。

    假设以上的局,确系李泰设下的。

    那自己现在的状态,绝对称不上高枕无忧。

    首先,李泰肯定不会就此收手,说不定还在进行着新的阴谋。

    而且,他对长安的掌控还远远称不上牢固。

    与其说是统治者,他这个“监国”更像一个管家。

    苦活累活都得他干,却没有什么权力。

    不但军权一点也沾不到手。

    连名义上的文官下属之中,都混杂着不少虫豸,在对他阳奉阴违,扯他后腿。

    他身为这个帝国名义上的执政者,在首都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安全。

    反而处处小心,处处惊心,连宫殿都不能乱串门。

    憋屈极了。

    长安、乃至整个大唐,还欠一次掘地三尺的大改革。

    “还是辽东好啊,从百姓、官吏到军队,都由我一手塑造,只听令于我一人……”

    李明又开始想念自己的根据地了。

    他本以为,自己当上监国以后,重心会逐渐从辽东一隅,转移到治理全国上来。

    毕竟整个大唐,总比平、营两州强多了吧?

    然而,他错了。

    越是统治得深入,他越是感到,一套崭新高效的、从基层到顶层都由自己设计的组织架构,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唐朝虽然至今才二世,但整套基本政治体制,包括均田制、府兵制和租庸调,都源自北魏孝文帝时期。

    历经北朝五朝和隋,这套体系已经运行了一百多年,积累了一定量的bug,显得有些臃肿而不合时宜了。

    “我如果继续呆在长安,按部就班地从监国变成太子,等待即位。

    “就意味着我还得继续忍受这套体制,忍受十几、甚至几十年。

    “到时候,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更为强大,我继位以后还改革得动吗?

    “更何况,在这几十年里,我自己还得活得谨小慎微,忍受着反对党对我的攻击,甚至可能还得遭遇几次暗杀……”

    不论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个人的立场。

    继续滞留长安都不是个好主意。

    李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回到辽东,积蓄力量,从北向南给全国来个彻彻底底的大改革。

    按照自己的设想,将大唐完全塑造成自己的形状。

    “不不……不可以逃避问题。

    “在长安遇到的麻烦,就在长安解决。”

    李明再次把思路从辽东拉扯了回来。

    好不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