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239章 士族门阀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第239章 士族门阀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第239章 士族门阀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第3/3页)



    …………

    “我的那个九弟,就这么想当公子小白么?先入国都发号施令,并且还污蔑他的哥哥为国贼?”

    李泰踱步到书房的窗边,“哐当”地关上了窗子。

    自从长安传来了全新版本的谣言,“污蔑”魏王拳打皇帝、脚踢监国以后,这几天,暴民天天来他魏王府门口闹事。

    把李泰给喷麻了。

    岑文本畏畏缩缩地看了看书桌上的朝廷文书,附和着说:

    “李治属实阴谋多端,颠倒黑白。”

    李治实在太会造谣了,居然把他们做的事又给说了一遍。

    因此,老岑在长安虽然没有受到什么迫害。

    但是在李治向全天下深入揭批魏王党的反逆阴谋以后,他每天上下朝都觉得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加上无处不在、几乎明牌贴在他脸上的密探。

    岑文本属实有点受不了这心里内耗,寻了个由头便退出朝廷,逃离长安,投奔自己的主子魏王李泰了。

    “哼,这般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真以为自己加冕为齐桓公了?”

    李泰生气地把桌上的公文揉成一团,扔进废纸篓。

    公文体裁就是普通上级对下级的“指挥”,内容大意是:

    皇帝和监国不见了,都是魏王干的好事呀,大家要迷途知返,不要被魏王蛊惑呀。

    在李泰看来,这就有点跳脸了。

    当李治自封摄政、把控了朝政以后,他的行事做派突出一个按部就班。

    有什么要下发地方的决议,照例给洛阳的魏王也附上一份。

    好像两人、两地之间,从没有发生过什么武装对峙,还是正常的上下级似的。

    “相比李治,该如何收拢民心才是如今的第一要务。”岑文本提醒道。

    长安的政治资源,可比洛阳丰厚多了。

    当那边儿的肉喇叭全力发动起来,就没有李泰这边儿的事了。

    再加上李治版本的传言,确实很对得上老百姓的胃口——

    大家的英雄李明被奸臣所害,这可比抽象的“李明造反”要具体得多。

    简直不要太适合做战前动员。

    要是李泰再不做出对策来对冲这波舆论,只怕李治还没动手,魏王府就要先被江东(渭水也是江)的父老乡亲们给烧了——

    在皇权巩固的平常年份,民间舆论不过是黔首以头抢地耳。

    但在如今各势力摩拳擦掌、准备吃鸡的关键时刻,如果失了大义,那就麻烦大了。

    别的不说,光他动员起来的那七位藩王,李泰就要压不住了。

    “确实如此。积毁销骨,现在对我不利的舆论甚嚣尘上,不给民间、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恐怕不行。”

    李泰意味深长地看着岑文本:

    “齐桓公未必得到了他的管仲,可在我的身边,确确实实有一位宰相,能媲美古之名相……”

    岑文本立刻谦虚地躬身说道:

    “哪里哪里,殿下过誉了。”

    李泰慢慢地补充道:

    “那名相就是司马懿。”

    岑文本的笑容僵硬了。

    “殿下,您是在夸奖我……对吧?”

    …………

    次日,洛阳也传来了大新闻。

    大反贼岑文本,死了。

    英明神武的魏王殿下突然发现,岑文本出使了大鲜卑山之后,室韦部落突然反叛,背刺大唐!

    这其中必定有蹊跷!

    岑文本有问题!

    一通大记忆恢复术以后,岑文本供认,这一切都是晋王李治的阴谋!

    是李治让他坑害皇帝和监国的!

    而岑府中搜出来无数他和李治的往来信件,也证明了这一点!

    审讯途中,岑文本背后身中八刀、畏罪自杀。

    被义愤填膺的李泰殿下挖出鞭尸、挫骨扬灰,以告天下。

    不管大家信不信,李泰反正信了。

    在献祭了一位心腹宰相以后,李泰也针锋相对地竖起了一杆大旗。

    不论可信度高不高,你就说竖没竖起来吧。

    其他七位拥兵自重的藩王至少有了理由,能名正言顺地团结在这杆大旗之下。

    自此,在大唐的核心领土,李泰、李治对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李泰统领八王,以东都洛阳为核心,势力范围向东一直延伸到齐王李祐所在的齐州都督府,向南直到越王李贞所统领的扬州都督府。

    李治的势力则以京畿长安为主,覆盖关中、山西、巴蜀等地,和李泰势力分割大唐东西。

    而在大唐之北,河北动乱,宣布脱离朝廷掌控,各州刺史不是被杀就是叛变。

    河北之外,便是薛延陀前线。

    整个大唐乱成了一锅粥。

    而在大唐的东北角。

    辽东孤悬燕山之外,岁月静好。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