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我的货币政策实在太稳健了 (第1/3页)
「日前,大唐监国、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明探望袁天罡等科技工作者,向他们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对他们因公负伤表示深切慰问。
「李明高度评价袁天罡的科学探索精神,号召全国全民向袁天罡同志学习。
「袁天罡对此表示感谢,并认为科技发展离不开牺牲,他愿意做好“排头兵”,继续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探索天地奥秘,为我国科技事业添砖加瓦。」
平州普惠药署,袁天罡的病房。
“通稿写完了吗?”李明问道。
首席秘书长孙延点点头:
“通稿写完了明哥,要过目吗?”
“不用,让尉迟循毓把一下关,没问题就下发各报社,明天见报。”
“好咧。”
长孙延离开了。
病房里只剩下了李明和袁老道两人。
“所以,你在渤海边发现了熊熊燃烧的天坑,认为其中蕴含着‘真炁’,尝试用竹管将‘炁’引导至你的道观,结果在中途不慎发生了爆炸?”
李明面无表情地问。
袁天罡在病床上捂住了脸:
“别说了别说了。”
尽管宣传材料写得高大上,但是当事人都知道,袁天罡的这次受伤,那叫一个无厘头。
根据本人描述,李明不难意识到,袁天罡在海边发现的“熊熊燃烧的天坑”,其实是一处露天的天然气井。
至于那什么“真炁”,其实就是天然气。
袁老道对那充满玄幻色彩的神秘“炁”着了迷,觉得那蕴含了修道的终极奥秘,便动起了把它带回去细细钻研的心思。
结果一个手贱,炸了。
“贫道真傻,真的,贫道只想把炁带回道观看看是怎么个事儿,却忘了它既然在坑里会燃烧,那么在竹管里当然也会烧……”
袁天罡背靠着枕头,双眼失神地望着天花板
李明:“……”
他真想把这个搞封建迷信的理工男脑袋掰开了,看看里面到底装着什么玩意儿。
用竹管长距离运输天然气,还是从烧着火的天然气井里往外运。
没点脑洞是真想不到这鬼点子。
万幸,这次炸得不算太厉害,只是“爆竹”擦破了老袁的皮,让他受了点惊吓,没有真的在他头上开脑洞。
否则万一找矿仙人真有个三长两短,那就损失大了,GDP得下滑几个点。
“那火坑在哪里?”李明问。
“在滨海道终点的海岸边,就在临榆县外边。”袁天罡正了正额头的绷带,顿时疼得他龇牙咧嘴:
“殿下您还是找人把那坑填起来吧,太危险了。”
“那坑是填不满的。”李明摸着下巴思考着。
根据袁天罡的描述,那个火坑多半是自然形成的天然气田,底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能源有了,只要能手搓成套钻井设备和内燃机,李明就能开启第二次工业革命了。
问题是,一个文科生能在唐朝的技术水平下,把那些天顶星科技搓出来吗?
恐怕就算理工科毕业生来了也不行吧。
“不过让天然气就这么白白烧掉,也太浪费了。”
作为大米拌小米吃到大的草根监国,李明最见不得浪费了。
“袁道长,能不能麻烦你动用一下你的堪舆之术,在海岸边多找几个这样的天然气……这样的天然火坑?”
袁天罡立刻警惕起来:
“可以是可以,可殿下您想干什么?”
“竹子不密封,那金属管呢?是不是可以用金属来制造不容易漏气的管道呢?”
李明咂摸着说:
“这样的话……我想用这股气来解决河北与高句丽人民的取暖问题。”
袁天罡战术后仰:
“殿下,贫道建议你仔细考虑考虑。
“贫道只是搭了几丈长的竹管,那股真炁就爆燃了。
“如果搭上几里的管子,将这危险的物事搭进普通百姓家里……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李明一愣:“袁道长你在说什么?”
袁天罡挠挠头:
“您难道不是想利用这天然易得的燃料,建立一整套管网,将天然炁送进每家每户,让他们不用烧煤烧炭,可以廉价地烧火取暖吗?”
李明肃然起敬:
“不不不,没有没有,我还没有那么大胆的想法。小李我只是想在火坑上搭个锅子煮海水制盐……”
袁教授到底是搞科研的袁教授,思想超前一千多年,略过了煤球、煤饼、煤气瓶,一步就跳到了管道天然气时代。
这是连穿越者李明都不敢轻易采用的设定。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公元七世纪手搓无缝钢管,还得确保易燃易爆的天然气不泄露,大概有那么亿点难度。
如果真在每家每户装进这么一根“爆竹”,那可真就送瘟暖送到家,定点爆破清除了。
冉闵都没有这么高的图图效率。
当然这还是后话,大唐连搭管子的钢铁都凑不出来。
连钢铁资源最丰沛的辽东,也才刚刚勉强达到“铁锅自由”。
漏不漏气先不谈,光要生产出成千上万里长的钢管,那也属实是想多了。
“您原来想煮盐?哦,还好还好。”
袁天罡松了口气,觉得殿下的奇思妙想还是在常识范围内的。
“您一说我想起来了,贫道读过一本将汉末三国奇门遁甲之术的书,其中有一章讲到,巴蜀有天然生火的火井,武侯诸葛亮就利用此火井煮井盐。
“具体是用中心凿孔的石板盖住火井井口,在孔内插入竹管,用生漆浇布缠紧,将炁导到煮盐的灶台下……”
袁教授正在侃侃而谈,李明的手拍在了他的肩膀上:
“好事做到底,勘探到新的火坑以后,也麻烦袁道长倾囊传授利用天然气煮盐的技术细节,我会派人协助你的。”
袁天罡嘴角一抽,只想打自己耳刮子。
贫道只是吹个逼过个嘴瘾,怎么又摊上事儿了……
…………
“哦哦!袁道长的效率好高,已经煮出来第一批海水盐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