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哪个弟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啊 (第2/3页)
弟。
“况且以他目前势力,他进能一争天下,退能固守半壁江山,何必放弃这一切优势,寄希望于这虚无缥缈的承诺呢?”
李承乾看着九弟说道:
“他有选择,朕无法控制他。
“而你不同,你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朕的安排。
“这就是朕选择你的理由。”
李治听得愣神许久,自嘲地苦笑起来。
没想到,自己能白捡个大便宜是因为自己太菜。
人这一生哪,真的是不可预料,个人的奋斗不值一提,只需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就行了……
“说起来,陛下,那割据一方的李明,应该如何处理?”
意识到大唐的江山自己也有份,本来已经甩手摆烂的李治一下子就上心起来了。
李明如果鲸吞了剩下的半个天下,他就别想当接盘侠了。
谁活得过谁啊。
“呵呵,皇弟,既然你这么问了……”
成功挑起了李治的权力欲,李承乾露出计划得逞的微笑:
“这正是朕头疼不已的地方。李明已经率先出招了,应该如何接招,我想听听皇弟你的意见。”
说着,便将使者的回报与李治一一述说,包括李明貌似已经在平州另立朝廷、完全脱离长安管束,以及将背刺大唐的两个蛮族从犯押送回京一事。
“根据其他方面的消息。”李承乾压低声音补充道:
“李明似乎已经在东北当地公然打出了反旗,伪国国号为‘明’,以标志自己彻底脱离了大唐。”
“大明?呵呵,该说不愧是那家伙吗。”李治对这个消息一点也不惊讶。
李承乾说话带着气:
“明明是他先的,造反也好,割据也好。可若是我们发兵讨逆,史书上会怎么记载——
“李明送上坑害父皇的罪魁祸首,随即长安起兵讨伐?
“世人会怎么看?这不反倒显得朕不忠不孝,寻衅滋事,主动挑起内战了么?”
既然当上了皇帝,李承乾就要考虑自己的吃相是否优雅了。
别人送来了害父凶手,然后你反手一个耳刮子抽过去,这不就显得你和害父凶手是一伙的了么?
李治点点头:“他耍的这手小花招,就是为了骗取民心这个目的。”
两人沉默了下来,同时体会着这久违的头疼时刻。
李明那厮……
不过相比李承乾,腹黑李治的歪脑筋就多得多了。
他很快就有了计策:
“陛下,我们被李明给带偏了。何必要拘泥于是战是和呢?
“他的‘明’国这么大,处处都是破绽,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发兵,就可以让其内乱,削弱其实力。
“如果措施得力,还能让被裹挟的当地百姓幡然醒悟,弃暗投明也未可知。”
李承乾饶有兴味地瞟了一眼九弟:
“听你这么说,你已经有主意了?”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李治并不藏私,将想法和盘托出:
“李明在担任同平章事、处置钱荒时,曾以纸代铜,作为市井流通的钱,不知陛下还是否有印象。”
“朕当然记得,他谓之‘纸币’。”李承乾点点头。
提起这个话题,他便颇为不忿:
“以纸代钱实在荒谬,用低价的纸来代替高价的铜,和与民争利何异?
“所以在他被赶出长安以后,便人亡政息,纸币在大唐销声匿迹。
“然而听说他并不死心,在他自己的地盘上依然推行这荒唐的钱币政策,往来两地的客商也收了不少,近来都流通到长安来了。”
李治微微一笑,计上心来:
“陛下息怒,纸币正是李明和那所谓‘大明’的命门。
“李明那厮单知道纸币印制方便、交易方便,可他是否想过,这纸币造假顶替也很方便?
“不过是纸而已,我们也可以大量印刷纸币,再输入他们的境内。
“只要这些伪币在对面的市场上泛滥,其民生一定受阻,国家必定大乱。
“届时人心浮动,陛下平定东北之乱不过是俯仰之间罢了。”
这崭新的思路,让李承乾茅塞顿开。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小老弟李治还是行啊,战略上未必成熟,但阴险的战术玩得飞起,都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打起货币战了。
父皇即使状态大不如前,但是政治智慧还是无人能出其右的,确实应该多听听兄弟的意见,画大饼打鸡血,集思广益共同对敌。
“不过朕记得,当时李明在长安推行纸币时,是对伪造假币有所防范的。
“例如在票面上加盖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