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哪个弟弟经得起这样的考验啊 (第3/3页)
章,编制编号等等。”
李承乾和弟弟探讨了起来。
李治对此早有对策:
“这有何难?私人难以变造假币,是因为雕版工艺参差不齐,一眼就能看出仿冒。
“而陛下以举国之力,长安荟萃全天下的能工巧匠,难道还无法雕出以假乱真的假币雕版吗?”
伪造假币可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老手艺了。
远的不说,大唐刚开张的时候,就深受假币之苦,民间各种以铁、铅等廉价金属伪造的所谓“恶钱”盛行。
连金属货币都能伪造,伪造几张纸币不和喝水一样?
“无非是一张纸加盖印章而已,依样画葫芦刻几个萝卜章,很难吗?”
李治对造币工艺不屑一顾。
李承乾听得心花怒放:
“李明能快速聚拢一批人马,无非是靠利诱。
“因利而聚者,必定利尽而散。
“九郎真是出了一个好主意啊。”
兄弟二人促膝长谈,直到日落。
…………
大明,齐州城门外。
一个行商打扮的人跟在一群臭烘烘的农夫身后,想要借着人群的掩护,混进城里。
没想到,这里的城门卫格外仔细认真,硬是捏着鼻子,把他从人群之中提溜了出来。
“你哪儿来的?通关路引呢?”一想到抓坏人KPI要完成了,守卫就忍不住高呼了起来。
但当看到那行商垂头丧气地拿出了文牒时,他的劲头也瘪了,有气无力地挥挥手。
“长安来的?走走走,进去进去,下次别混在人家屁股后面。”
那“商人”吃了一惊,心里暗道:
“这所谓‘大明’不是和大唐两立了么?对长安来的人,他们倒是不盘查的吗?”
守卫看他还在发愣,不耐烦地问:“你在嘀咕些什么呢?”
“没什么!”商人脚底一抹油,便溜进了城门。
齐州城里的景象,让他这个第一次来的有些摸不着方向。
因为这座城不设里坊,坊墙被全部拆除了。
房屋就靠在马路边,到处都是商铺店面,而不像长安或别的大唐城市,必须集中在划定的区域内。
在这奇特的城建规划下,整座城市显得十分有活力,不论买卖双方都很方便,随处就能交易,仿佛没有做不成的生意。
而这,也给他这个背着任务的外来者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应该选谁作为“目标”呢?
这长安来的“商人”左看右看,最后选定了一个蹲在马路边,拉着车卖绸缎的大妈。
行商,又是大妈,一看就很好欺负。
可是,妈的,大明人真有钱啊,绸缎在大唐算高级货,一般是坐商才有资格卖的。在这儿居然随便哪个街边大妈就能……
他在心里吐槽一句,掂了掂腰包里的一沓“纸币”,快速走向那大妈。
“这些绸缎连车子,我全要了。”
“好咧郎君!”有大生意做当然好啊,大妈想都没想就敲定了这笔买卖。
成了,轻松……那商人嘴角露出一抹浅笑,从怀里掏出了一沓纸币。
“盛惠!”大妈两眼放光地盯着大郎君手里那厚厚的一沓钱,用双手来接。
可是当她的手一触碰到那一迭纸,大妈的眉毛陡然皱了起来。
“嘶……你等等,你这钱不对啊!”
那商人心里咯噔,嘴上还在嘴硬,额上条条青筋绽出:
“你怎么凭空污人清白?这字迹,这数字,这印章,哪里不对了?”
大妈不搭理他的反问,二话不说,握住那人的手腕就往路边一间屋子走。
商人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弄懵了,想要挣脱对方的手。
但旁边全是看热闹的行人,在热心群众的起哄之下,他被稀里糊涂地挤进了那间屋子里。
在进屋前,他下意识地抬头望了一眼。
只见招牌上写着四个字:齐州银行。
银行,是什么东西……
那商人还在发蒙,大妈已经把那迭纸币交给了银行掌柜。
“这些钱是他给我的,我摸着感觉不对,你们帮看看。”大妈指着那长安商人,嗓门梆梆响。
掌柜并没有对方朴素的衣着而有丝毫怠慢,半闭着眼睛,细细地感受着每一张纸的质感。
摸?摸能摸出个啥?
那商人还在发愣,肩膀被一双有力的手掌拍了一拍。
一回头,几个五大三粗的武侯正站在他背后。
“你涉嫌使用假币,跟我们走一趟。”
商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