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看到了一切 > 第三百四十四章 农业城市化

第三百四十四章 农业城市化

    第三百四十四章 农业城市化 (第2/3页)

0公斤左右的天香柚。

    另外还有从东瀛引进过来的东瀛柚子,这东西是做香料的原材料之一,有独特的风味。

    这种柚子是东瀛高知县的特产,每年就生产4万吨左右鲜果,而且每年只能结果一次。

    而在基地的室内农场进行嫁接种植,每年可以收获四次,每一次亩产3000公斤左右,每年每亩产量比原来几乎是翻了四倍。

    更加厉害的一点,则是通过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东瀛柚子,其风味物质含量是原产地露天种植的东瀛柚子的1.5到2.4倍左右。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但凡采用通天莲作为一级砧木的农作物,产量都会飙升4到6倍左右。

    正是因为这种产能飙升,同时可以超额完成风味物质,让该模式的新农业,成为了商业研究中心的重点关注项目。

    这不,台风刚刚停歇。

    商业研究中心就组了一个调研团队过来考察项目了。

    丁羡鱼和易通数等研究员,也收到了基地日常主管庞鼎的通知。

    来去匆匆的丁羡鱼等人,再次来到这个种植着香水柠檬的室内农场,不过这一次不是他们几个人了,还有五六个商业研究中心的考察员。

    考察员的带队组长韩辉泰,看着嫁接枝条上的硕果累累,转过头小声问道:“丁研究员,这样一亩香水柠檬,每年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一旁的科研助理常绍华赶紧拿出办公平板,调出了内部的成本统计表:“韩组长,这是我们的成本统计表,不过这是科研基地的成本,可能和普通室内农场的成本有出入。”

    韩辉泰笑着接过平板:“我知道,一般情况下,你们这种科研基地的农场成本,会比正常农场偏高,我会计入折算因子的。”

    作为专业人员,商业研究中心的考察员们自然不是酒囊饭袋,他们有专门的估算公式、估算模型,加上内部的各种参考数据,很容易可以评估出在正常室内农场的条件下,这种农作物的整体投入成本。

    一众考察员埋头估算了二十多分钟。

    “每亩每年大概需要投入8300块钱左右,每亩每年则可以生产1.2万公斤香水柠檬?平均每公斤香水柠檬成本为0.69元?”

    “这个成本还可以,如果目前香水柠檬的市场零售价为每公斤4.3到6.7元。”

    “不能这样算,还需要考虑采摘、运输、打包和零售的费用,加上大规模生产之后的降价。”

    “以公司的渠道,到零售端的时候,最终成本差不多在每公斤1.2元左右,零售价至少要是最终成本价的一倍,即每公斤2.4元左右,考虑到折扣和损耗,我认为最终零售价不能低于每公斤2.8元。”

    韩辉泰等人小声讨论着。

    至于大规模推广这种农业模式,会不会导致大量农民失业,答案自然是不会。

    因为各种农场需要的员工规模也是与日俱增。

    对于传统靠天吃饭的农业,海陆丰公司一直以来都希望可以改变,将其转变为全面的室内农业。

    特别是蔬菜水果和一些特产农作物,很多蔬菜水果本身就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往往是种植在山区或者边远地区,加上靠天成分的特性,这让农民的生活很难从根本上获得改变。

    比如在大别山内种植药材,钱或许不会太少,但其可以获得的其他东西,肯定比大城市少。

    小城市、乡镇,是一种非常无奈又尴尬的社会结构。

    其可以给当地居民、农民提供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发展资源、服务资源,往往是价高质次、供应有限。

    这是乡镇和小城市的体量所决定的先天性上限。

    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叫“汕美”,有江淼给其尽心尽力的安排产业和就业,供应各种服务。

    普通小城市的各种资源,别说和北上广深相提并论了,就是和当地的省城比较,都是一个天渊之别。

    为什么很多小城市的人看病,往往不喜欢在本地的医院看?而是想方设法去省城挤兑。

    究其根本,就是小城市的资源太少了。

    如果可以将人口进一步集中,形成一个个规模可以达到500万人左右的城市集群,那这些城市集群就可以形成庞大的市场,从而激发规模效应。

    到时候国内只剩下280个城市集群,反而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