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狂飙突进 (第2/3页)
?”王正南懒得争执,只管冲江连横说,“哥,江家能有今天,少不了官面上的照应,张大帅指望着小东洋,他要派下差事,咱也不能不应啊!”
众人各抒己见,一时间纷纷扰扰。
其实,大家都赞同表态声援,但背后的原因却又各不相同。
有默守中立的,如胡小妍、薛应清和张正东,认为沪案公开以后,声援劳工必定大势所趋,江家表态是为了不落人把柄,以免有人借题发挥,不主动汇报风闻,公署若有吩咐,则是能拖就拖。
有讲求实际的,如王正南,认为洋人势大,不可公然敌对;官府靠山,亦不可抗命不从,江家理应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左右逢迎,权衡利弊,随机应变。
有忿忿不平的,如赵国砚和李正西,认为此案有违公义,天理人心,江家身为龙头,合该表态声援,公署若有脏活吩咐,自当拒不应承——
混迹江湖,小节有损,在所难免,大义不失,方为丈夫!
每个人的态度都能说出许多缘由,听起来也很有道理,可江连横却总觉得不太满意。
沉吟片刻,他掏出烟盒,是平时最常抽的“老刀”牌,想了想,忽又放下来问:“西风,有烟么?”
李正西应了一声,连忙将怀里的半盒烟拍了过去。
江连横低头一看,是“无人不抽”的哈德门,便又放下来说:“回头想着给我整点儿关东叶子烟!”
言毕,忽然抬头望向海新年:“新年,大伙儿都表态了,你也说说吧!”
海新年一怔,忙摇头说:“干爹,我没什么想法。”
“好歹也十七岁了,一点想法没有?”
“没有。”
“别跟我装,你是江家的门里人,让你跟着过来不是为了听闲话的,有什么想法,该说就说!”
海新年有点犹豫,左右看了看,心里却还谨记着老爹的忠告。
大家便都劝他:“让你说就说吧,别想太多,横竖怪不到你头上。”
“那……我也觉得应该声援吧!”海新年第一次在江家发言,神情略显局促不安。
“理由呢?”
“我是华人……还需要什么理由吗?”
“说的好!”江连横一拍桌面,“这事儿根本就没那么复杂,什么大势所趋,什么权衡利弊,什么天理人心,洋鬼子杀华人,咱就算打不过他们,骂他们几句,还犯得上在心里掂量掂量么?”
胡小妍说:“掂量的是利弊得失,你不能意气用事。”
“是呀!”王正南也说,“哥,那要是公署派咱们查事,你能不管么?”
“那就查吧,可是查不出来总不能怪我吧?”
“查不出来,那不就在衙门面前丢了脸面么,咱们不揽这份差事,别人也会去抢着应承。”
“我还有脸面呐?”江连横伸出一节小拇指,却说,“市政公署派过来个芝麻粒大小的办事员,就从我兜里生抢了三十万,我还有个屁的脸面?”
“可是,那也不能……”
王正南转而看向胡小妍,似乎想让大嫂说话劝劝大哥。
然而,江连横却抢先道:“放心,我还没莽到跟官府对着干的地步呢!我就是想不明白,前段时间,家里柜上的生意始终坚持收认奉票,够配合官府稳定金融秩序的主张了吧?结果呢?除了口头嘉奖,我捞到什么好处了?不仅没好处,我还倒赔了三十万,当狗也没这么不体面吧?”
“别说气话!”胡小妍低声告诫。
“不错,我说的就是气话,可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
“没有张大帅的照应,你还未必能挣到三十万呢!”
“理是这么个理,可我也不是吃白饭的吧?”
“行行行,你快别说了。”
胡小妍深知这些都是大不敬的话,因此连忙想要遮掩过去。
但她同时也很清楚,江家的不满绝非个例。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以后,张大帅没有丝毫休养生息的打算,接连扩充兵马,现已达到三十五万之众,几乎掏空了东三省,尤其是奉天的省库银元。
乍看之下,奉天工厂林立,一派繁荣气象,可仔细琢磨,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小东洋的产业,半数中的半数,又是所谓的“华洋合资”,余下十之八九,又都是军工厂,跟平民百姓根本搭不上关系。
要知道,直系巅峰占据半壁江山,其核心兵力也就三十余万上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