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狂飙突进 (第3/3页)
虽说奉张现在名义上也占据着大半个北国,可那些地方才到手多久?
满打满算,不过半年而已,根基实在太浅,以三省之力,供养三十五万兵马,早已不堪重负。
奉天商民自然有所不满,莫说是江连横受过老张的恩惠,就连许多被老张一手提拔起来的省府大员,最近也是心灰意冷,大失所望。
张大帅也对此早有察觉,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眼下唯一的指望,就是借口南下,霸占江左这片繁华富贵之地,才能一解奉系财政的燃眉之急。
否则,恐怕还没来得及问鼎天下,东三省就已先失人心了。
“还是说点正经的吧!”胡小妍吩咐道,“沪上的消息,明天一准见报,大家还得多留心点城里的舆论,尤其是和胜坊、会芳里、松风竹韵和春秋大戏楼这种娱乐场,更得多多注意。”
江连横抬眼看向薛应清,随即附和道:“薛掌柜,这没办法,如果省城闹起来,你的场子必须得歇业三天,不然人家那边悼念死者,你这边开着娱乐场,说不过去。”
“那就歇呗,反正都赔一个多月了,也不差这三天。”薛应清有点破罐子破摔。
江连横没有理会,转头又说:“国砚,去给我弄两辆马车,这段时间,我也不坐那洋汽车了。”
“那工厂里的消息还打听么?”赵国砚问。
“该打听还得打听,也好让我有个心里准备,南风——”江连横接着说,“尤其是你,平时没少跟洋鬼子混,最近别跟他们来往,注意点影响。”
“哥,你放心,我有分寸。”王正南连忙应道。
“那行,就这么着吧!”江连横左右看了看,“大家平时都低调点,过两天肯定要抵制洋货,身上的洋玩意儿都摘一摘,省得碰见那些脑袋有病的,拿这事儿数落你们,差不多就都散了吧!”
话音刚落,胡小妍突然凑过来,低声耳语了几句。
江连横“哦”了一声,忙说:“今天是西风的生日,都搁家里吃吧……”
…………
情况果然不出所料。
转过天来,沪案便已见诸报端;又过一日,席卷全国;三日之内,震惊中外!
一时间,沪上成了举世瞩目的焦点,各省各地、各界行会相继声援、筹款、呼应沪上运动。
随着枪击惨案的诸多细节陆续被披露曝光,远东的工商学界几乎全部参与其中。
南国风起云涌,群情激愤;北国素来保守,尽管声援运动不如广府、汉口那般炽烈,却也相继爆发抗议示威。
更令人感到耻辱的,是在举国愤然的同时,沪上租界的英国巡捕,仍在肆意屠杀、搜捕群众——洋鬼子完全没把华人的怒火放在眼里,此举也令抗议风潮极速蔓延开来。
奉天公署早有预判,提前部署了官兵老柴进驻工厂、学校,并在关厢设立哨卡,严禁聚众闹事。
在这种形势下,江家的情报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该发生的一定会发生。
六月三日,奉天英美烟草公司率先叫歇,声援沪上,拒不做工。
次日,奉天制麻株式会社紧随其后,南铁株式会社的几家附属工厂也随之响应。
南北两市场的商户频发罢市,有开明商绅自发捐款,援助沪上劳工。
紧接着,小东洋在奉天开办的几所学校,又陆续有学生退学声明立场。
两天后,东三省保安司令部下令全城戒严,大小关厢严加盘查,凡有三人聚众,即可先捕后审。
然而,在如此重压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小型抗议频频爆发。
这并非省府盘查不利,而是省府自身出了“内奸”。
不错,就连奉张内部也对此案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强硬,有人深表同情。
如此以来,便总有机会爆发抗议。
江连横预料到了沪案必将引起轩然大波,但他确实没料到事情会严重到这种地步。
难道在此之前,洋鬼子就没杀过华人劳工么?
大抵是杀过的。
或者在此之前,洋鬼子就没镇压过抗议示威?
大抵也是镇过的。
沪案最为惨重不假,但这次掀起反抗狂潮,恐怕也不仅仅是因为沪案,而是民国十四年以来,接连内战,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对北洋京师的不满,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原来,大清国的覆灭只是新瓶装旧酒,那便该是狂飙突进,改换青天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