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 强-6面临下马,拯救比涡扇-10A性能好的涡扇-6G (第2/3页)
属于机密,很多参与到项目中的人都不一定清楚。
宋总见他的目光中满是惊疑,投去了自己的眼神:我给你说,这小子跟寻常年轻人不同,与上面关系很好,掌握着不少消息。
“强-6虽然尚未下马,却因为所面临的无法突破的技术问题,结局是可想而知的。没有了适配对象,涡扇-6的命运基本上也就注定了。”
“为何这么说?”
知道原因,张总还是想问问谢威这个年轻人的看法,或是说谢威了解多少内情更合适。
“强-6的设计方案非常先进,可变后掠翼的大型承力旋转结构设计、制造工艺跟不上,机械+模拟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缓慢不说,也难以减轻重量……同样也是因为这些复杂的设计,后勤维护保养困难不说,成本也非常高昂……”
“目前国内火控雷达跟综合航电系统也无法满足强-6的设计指标……”
“然后就是动力问题。涡扇-6的性能指标能达到,最大使用寿命只有70多个小时,更要命的是在测试过程中,涡扇-6性能一直都不稳定,可靠性极差……”
强-6的设计,放到几十年后都算先进。
可现在配套跟不上,国内也没有相关的技术储备。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量配套的项目,研发经费是目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空军无法容忍的。
现在正在研制的战机项目可不少:强-6、歼轰-7、歼-7改、歼-8II、轰-6改型等等。
消耗经费多,短期内又看不到成功希望的项目,在没钱的情况下空军肯定不会支持继续搞下去的。
“涡扇-6的问题很多,要达到实用阶段,不只是需要更多经费,同样也需要时间。”
好一阵,张总才默默叹了口气,“如果进度跟不上,对你们的项目可能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张总,我们学校有涡扇发动机研制项目,基础技术跟部分人员都来自你们那边。”
谢威笑了。
果然,张恩和这位涡扇-6总师,是没想过放弃涡扇-6的。
如果继续在涡扇-6的基础上改进,涡扇-10出现的,肯定不会那么晚。
“我知道啊。”
“学校团队的研制,并不是改进结构,而是准备先解决涡扇-6的可靠性等问题……不仅为此专门开发了新的高温合金,同时也对其他相关材料跟工艺展开了研究……”
“我一直关注着你们的研究进度。学校研究的这些内容,确实对涡扇-6的可靠性有很大的提升,涡扇-6要达到使用状态,需要走的路太长。发动机使用寿命,至少需要突破300小时……”
“慢慢来吧。这次邀请您,是希望能利用目前涡扇-6的基础,先设计一款核心机……”
涡扇-6是肯定得搞下去的。
要不然,即使超-7卖出去了,也没有堪用的发动机。
难道等到苏联要解体的时候跟国家恢复正常外交关系时去苏联搞RD-33发动机?
还有9年!
哪里等的了?
而涡扇-6即使改进,推重比只要达不到8.0甚至以上,只装一个发动机的歼-10即使装上了鸭翼,战斗力不会太强的。
“核心机?”
张总疑惑了。
谢威直接掏出了一张随后画的简图,“我这里有一点想法,您是专家,给指导指导……”
一张画着涡扇-10核心机简易结构草图的纸递给了张恩和。
图纸上的发动机整体布局类似AL-31,却融合了CFM56核心机的技术跟当时中国自己在航空发动机预研成果等搞出来核心机。
谢威只记得网上看到过的结构图纸,大体上了解。
如何实现,需要专业的发动机专家们来解决。
“搞核心机?之前我们可没有搞过。”
张总眉头拧到了一起。
“不是搞战机用的涡扇发动机?搞什么核心机?核心机干啥用的?”
在旁边一直都插不上话的刘德宝感觉到自己快憋死了,一直后悔为什么要参与到这里面来找罪受,现在终于找到开口的机会了。
果然,问出来,人就舒服多了。
没那么憋了。
“核心机,其实就是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双转子发动机中,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构成闭循环系统,其性能直接决定发动机的推力跟跟效率,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衍生多种类型发动机。”
谢威看了一眼刘德宝,无奈地解释。
跟不懂专业的人聊天,太累了。
解释了对方也不一定能听懂,看看现在刘德宝一脸迷茫就知道了。
“扩展外涵道就是涡扇发动机,搞小涵道比的涡扇发动机就是我们战斗机需要的涡扇发动机;搞大涵道比的加力改型可以用于轰炸机、无加力型可以用于运输机;加装动力涡轮转换为涡轴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