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三国:我不是刘封 >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237章 刘封兵困牵招,曹丕弃洛阳(求票) (第3/3页)

    劝了十几日。

    陈群和司马懿也累了倦了,不想再劝了。

    曹丕都用了釜底抽薪的伎俩了,再劝也只会惹得曹丕不满。

    伴随着力主反对迁都的陈群和司马懿保持了沉默,朝堂上反对迁都的声音也可有可无了。

    曹丕见目的达到,当日就颁布了迁都邺城的诏命。

    又下令将洛阳一带的士民百姓全都迁入兖州。

    迁都归迁都,城池可以丢弃,人口不能丢弃。

    不论洛阳一带的士民百姓是否同意,曹丕迁都的诏命不能违背。

    不愿意迁都的都会被视为私通刘备而被问罪,轻则罚没钱财,重则斩首示众。

    一时之间。

    洛阳的士民百姓怨声道载,苦不堪言。

    倘若这时刘封的兵马出现在洛阳,必定能让洛阳的士民百姓倒戈一大半。

    不过。

    刘封现在还没精力去管洛阳的变故,在并州的刘封,对这个变革是否能在当前时代实施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

    即便是在世家大族野蛮生长的并州,变革的阻挠也很多。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大部分的佃户、奴仆,已经被驯化成了世家大族想要的秉性,不是刘封一个变革就能解决的。

    虽然没有达到预期,但刘封并没有放弃测试。

    某个乱世期间,想普及白话文的观点遭到了激烈反对,于是某人就来了个狠的直接提议废除汉字。

    于是乎,在利益权衡下,普及白话文反而成了最合乎诸方利益的策略。

    刘封其实也有两套土地政策。

    之所以先用最凶狠也最直接的,其实就是在给今后平衡中原世家大族诸方利益作准备。

    当刘封的政策太过于激进不被认可后,相对平和的光武度田令就容易被接受了。

    什么?

    光武度田令你们都不认可?

    那就没得谈了!

    聚众谋反?

    正好将士们需要军功,平叛也是军功。

    到了227年二月。

    刘封引步骑杀至太原郡晋阳城。

    并州刺史粱习不肯归降,一面固守城池,一面令雁门太守牵招南下助阵。

    刘封以鲜卑为饵,将牵招五千大军围困在晋阳西南五里外的悬瓮山。

    若非牵招跟刘备有刎颈之交,刘封就不是围困牵招而是直接在野外以骑兵之利正面击溃牵招了。

    牵招虽有统兵之能,但在刘封面前还是远远不够的。

    悬瓮山上。

    樊成将刘备的书信转交给牵招。

    “燕王殿下看陛下之面,才对牵将军只围不杀,然而战场之上无亲情,燕王殿下也不可能一直对只围不杀。

    燕王殿下说了,牵将军若要对伪魏尽忠,可自刎悬瓮山;牵将军若要归顺大汉,就此下山请降。

    连曹丕都已经被吓得要放弃洛阳,牵将军又如何能挡?”

    樊成的话,如尖刀一般插在牵招心底。

    尤其是曹丕已经被吓得要放弃洛阳的消息,更令牵招叹气不已。

    “我不跟你谈。”

    牵招放下书信。

    “燕王若敢孤身来悬瓮山,我便归降。”

    樊成面色一变:“牵将军,这要求未免过分了。”

    牵招呵呵冷笑:“莫非燕王殿下,不敢?”

    樊成握紧了拳头:“激将法是没用的!”

    牵招招了招手,两个力士近前:“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也不为难你,你只需将我的话带到即可。”

    樊成欲言又止,忿忿下山来见刘封:“牵招着实可恶,竟想让殿下孤身上山。”

    左右皆劝刘封不可轻身犯险。

    刘封大笑:“牵招乃父皇刎颈之交,孤又对牵招只围不杀,牵招又岂会害孤?不用担心,牵招是有信之人。”

    当即。

    刘封不顾左右劝谏阻拦,单枪匹马就登上了悬瓮山。

    而在山头。

    跟着牵招的左右将校,皆是惊骇的看着刘封。

    “真,孤身上山了?”

    “这就是汉皇帝的养子、燕王刘封?果真胆略过人!”

    “汉皇帝能与将军有刎颈之交,教出来的养子又岂会差了?”

    “燕王孤身上山了,我们真的要归汉吗?”

    “.”

    众将校私下低语,又纷纷看向了牵招,投向了询问的眼神。

    “玄德之子,果然与众不同。”牵招叹了口气。

    刘封策马向前,目光落向牵招,拱手行礼:“常听父皇提及称,子经公威风远振,乃当世豪杰,今日一见,方知父皇所言不虚。”

    牵招回礼道:“玄德对我称赞过誉了,今日败于燕王之手,我心服口服。悬瓮山五千儿郎,今后皆可追随将军。”

    刘封目视牵招:“子经公不肯归汉?”

    牵招不摇头也不点头:“我如今年迈,归与不归,于我而言区别不大,更何况,我家眷皆在洛阳,我若归汉,家眷必会受累。

    我本想让燕王知难而退,不曾想燕王竟然真的孤身上山,愿赌服输,我愿自刎于悬瓮山,这五千儿郎还请燕王善待。”

    众将校大惊失色。

    “将军不可!”

    “将军若死,我等岂能独活!”

    “将军,我等愿死战!”

    “.”

    一旁的刘封不作言语,一直等牵招安抚了众将校后才徐徐开口:“子经公,何必着急求死?

    你乃父皇刎颈之交,私下里孤还得称一声子经叔父,若你自刎于此,孤就无颜回见父皇了。

    今日登山,孤只是想告诉子经公,天下虽大,但孤想去的地方,没人能够阻拦!

    今日之后,孤会撤兵。子经公不仅可以保住家眷和麾下儿郎,还可以享有退孤之功。

    孤只求一件事:今后不论中原战事如何,还请子经公莫要掺和,战场上刀剑无情,孤也不可能次次都围而不杀。”

    刘封的话,深深的震撼了牵招以及牵招左右的将校。

    那种举世在前皆称无敌的豪迈,让刘封的形象也变得高大起来?

    杀牵招?

    除非到了不得已的时候,刘封是不会杀牵招的。

    虽然刘封找了个新的鲜卑代言人,但鲜卑族群多,刘封的代言人未必能镇的住鲜卑族群。

    牵招留在雁门关,对刘封同样有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