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许都托孤,刘封就藩入燕国(完结求票) (第1/3页)
曹丕死,邺城破。
伪魏的武装力量大半覆灭。
虽有如曹叡、曹休等曹氏余孽逃亡在外,但丧家之犬已经掀不起风浪。
为了能和平收复河北诸郡,刘备亲入伪魏尚书令陈群府邸,与陈群详谈三日,抵足而眠。
三日后。
陈群臣服归汉。
刘备有意让陈群出任尚书,但被陈群婉拒,口称:归降之人不可擅居高位。
明眼人都能看出,陈群不是不想出任尚书,而是尚书令变成尚书,落差感让陈群接受不了,再加上又是归降之人,职务含权量也被大幅度削减。
刘备尊重陈群之意,让陈群出任散骑常侍。
又按陈群之意,任命陈群之子陈泰为振威将军兼护匈奴中郎将,前往并州。
随后。
陈群又给河北诸郡县任官的门生故吏去信,劝众人归汉。
有了陈群的协助,河北诸郡县的官吏见了刘备的檄文,皆是望风而降。
曹叡、曹休等人担心被出卖,一路向北入幽州后又折道向东,欲取辽东为基。
用曹休的话来讲就是:辽东虽然殷富但能战者极少,可取而代之。
对此。
曹叡也颇为认同。
虽说袁绍二子入辽东后被擒杀,但曹叡曹休不是袁绍二子,这次去辽东就是奔着取而代之的意图去的。
或许是时来运转。
曹叡曹休抵达辽东时,正值公孙渊夺叔父公孙恭之位,引发了辽东内乱。
曹叡顺势以大魏皇帝之名联合了公孙恭残部,强势击杀了公孙渊,随后定都襄平,又在驻守辽隧深挖壕沟,以防汉军东征。
依旧设置百官,以曹休为大将军,夏侯氏与曹氏宗室族人皆封文武要职。
虽说曹叡一直被曹丕打压,但能力还是有的。
在中原赢不了,在辽东能称霸。
刘备暂时没有去理会占据辽东的曹叡,在传檄定了河北诸郡县后,刘备又与众文武讨论迁都之事。
原本最适合的都城应该在洛阳。
然而洛阳被曹丕焚毁,无法再立为都城。
与众文武讨论了半个月,刘备最终决定将都城设置在许县。
一者是许县宫殿庙宇相对完整,不需要大兴土木。
二者这里曾为汉室都,定都许县同样是还于旧都。
三者是许县离洛阳近,水路发达,容易控制四方。
等忙完迁都。
已经到了章武九年(229)年,三月了。
刘备也六十九岁了。
复兴汉室的志向达成,刘备的心气也消了大半。
兼之年迈。
这个征战了大半生的大汉皇帝,病倒了。
自知避不开这个劫的刘备,召来了刘禅、刘封二人。
“朕时日无多,这个劫应该是过不去了。所幸的是,天下一统,汉室复兴,朕这个不肖子孙,也有颜面去见高祖了。”
刘备静坐床榻,语气平缓。
刘禅泪眼婆娑的跪在刘备面前,紧紧的抓住刘备的手。
幼时丧母。
如今弱冠之年又要丧父。
这对刘禅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
“父皇,可不可以不说这等不吉利的话。”刘禅一边抽泣一边劝道。
刘备爱怜的抚摸刘禅的头,笑骂道:“都这么大的人了,怎还哭鼻子了?你可是监国太子,未来的天子!”
刘禅擦拭了眼中的泪水,只是悲伤并没有因为泪水的擦拭而消失。
一旁的刘封,则是表现得极为平静,不似刘禅一般哭泣和悲伤。
这让刘备不由感到一阵惊讶:“公仲,你就不想说些什么吗?”
刘封轻笑:“父皇即将飞升仙界,携复兴汉室之功觐见赤帝,今后必能位列仙班,名震仙界。此乃大喜,当浮一大白。”
赤帝子即刘邦的称号。
汉室子孙都是赤帝的子孙。
刘备自称是死后有颜面去见高祖刘邦,刘封则直接将其升华为“飞升仙界,觐见赤帝,位列仙班,名震仙界”。
这么一说:刘备将死就不是悲伤事,而是大喜事了。
刘备听得大喜:“公仲言之有理,来人,上酒!”
片刻后。
美酒送到。
刘备父子三人各持一樽,举樽对饮。
随后。
不等刘备开口,刘封又道:“儿臣近日听闻,伪魏余孽夺了辽东公孙氏的基业,猖獗于辽东之地,久必为大汉之患。
儿臣本是燕王,却因封地被伪魏所占而一直未能就藩,如今诸州皆平,儿臣也是时候就藩燕国了。”
刘禅大惊:“兄长,你要离开?你若离开了,谁来当大将军?”
刘封轻轻的拍了拍刘禅的肩膀,郑重地道:“太子,规矩是不能破的。我为燕王,就应该前往燕国。
更何况,我若不去燕国,谁能震慑辽东的伪魏余孽?
假使伪魏余孽勾结幽州不服者以及杂胡之人进犯,朝廷再调兵征讨,不仅会助长伪魏余孽声威,还会劳累士民。
眼下战乱多年,民生疾苦,理当轻徭薄税、与民更始,不可再轻启战端。
有我在燕国坐镇,不论是伪魏还是杂胡,谁敢生乱?
太子,你乃储君。
你的职责就是效仿汉文帝,让百姓富足不受征战之苦,至于这大将军由谁来担任,皆由太子你来决断。”
刘备看向刘封的眼神,有欣慰,有歉意:“公仲,委屈你了。”
刘封笑道:“父皇何出此言?若非父皇当年以儿臣为子,儿臣只是长沙寇氏一小儿,又岂能位尊燕王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