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许都托孤,刘封就藩入燕国(完结求票) (第2/3页)
位,既能名震当世又能名垂青史?
更何况,儿臣到了燕国,即便什么都不做也不敢有宵小进犯,每日里游山玩水,尽享天伦之乐,好不乐哉?
反倒是太子,弱冠之年就要担当皇帝的重任,每日都得殚精竭虑,勤勉政事,儿臣光是想想都为太子心酸。
想当昏君很容易,想当明君是很难的。
太子才是最委屈的。”
刘禅本就因刘备将死而心塞,此刻被刘封这么一说,感到更心塞了。
见刘禅神情忽然变得落寞,刘封语气一抬:“太子,你要振作啊!”
刘封豪迈而爽朗的语气,让本应该悲伤的气氛直接变得多了几分喜庆。
想到曹丕死前的不甘怒吼和诅咒,想到今日刘封的谈吐和神情,想到刘禅的秉性和德行,刘备的心也放宽了。
朕的儿子,岂会如曹丕臆测?
至于刘封和刘禅的子嗣,刘备也管不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
就让儿孙自去谋划。
朕,无愧于祖宗。
随后。
刘备又将诸葛亮和法正召入,令二人今后用心辅佐刘禅、不可猜忌刘封等等。
得知刘封主动请命就藩燕国,诸葛亮和法正皆是心惊。
这等对名利权位的取舍,可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可又想到刘封这几年南征北战,诸葛亮和法正又释然了。
燕王刘封,天命就是助刘备复兴汉室。
如此有大志而豪迈之人,又岂能以常理度之?
四月。
刘备病逝。
群臣恸哭。
次日。
刘禅应命登基,改元建兴,采纳群臣建议,以“昭武”为谥号,又上“烈祖”为庙号。
登基当日。
刘封就奏请辞去大将军一职,就藩燕国。
奏请一出,百官惊愕。
大将军之位说辞就辞,古往今来,也唯有刘封能如此的率性洒脱了。
由于刘禅、诸葛亮、法正事先都知情,故而百官虽然有疑惑但并没有太多的波折。
随后。
大司马关羽、司隶校尉张飞,也奏请辞辞官,欲扶刘备棺木回涿县楼桑村。
这是刘备的遗命。
刘备不愿葬在许都,希望能葬在楼桑村先父母墓碑之旁。
刘禅虽然不舍,但也知道关羽张飞与刘备之间的情谊太深,刘备一死,二人就没了在朝为官的心思。
兼之二人本就年迈,不愿再劳累文武政务,只想扶刘备棺木回涿县安葬。
刘备逝去,刘封、关羽、张飞相继请辞。
两日之类,刘禅连失四位倚重之亲人,心态也随之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了。
数日后。
刘备葬礼结束。
刘禅亲送刘封、关羽、张飞与许都北门,关羽张飞先行。
“兄长虽辞去了大将军一职,但在朕心中大将军只有兄长能担任。故而朕今日早朝,已说服群臣暂不设大将军一职。”
刘禅的语气坚定。
这个决定其实也没人反对。
当朝之中,刘封不当大将军,无人有资格当大将军。
谁当了大将军,都不会令人心服口服。
既然如此,索性直接闲置大将军一职。
刘封大笑,没有反驳刘禅的决定。
如今,刘禅才是大汉天子,大汉天子的决定,刘封还是得给面子的。
“按你的想法放心大胆的去施政吧,若有搞不定的,可遣人来涿县寻为兄,为兄虽然远在涿县,但心依旧与弟同系。”刘封轻锤胸膛,言语真诚而豪迈。
刘禅双目含泪,向刘封恭敬一礼:“愚弟,谨记。”
这次前往涿县,刘封将嫡系兵马几乎都留在了许都,以供刘禅差遣。
刘封很早之前就已经给嫡系兵马灌输了“燕王之兵即太子之兵”的概念,自刘禅登基后,刘封的嫡系兵马就成了天子嫡系。
一者是刘封对嫡系兵马前程和富贵的兑现,一者是刘封担心远离许都后刘禅会被小人掣肘。
至于是否会有小人谗言刘封是人在燕国实则想控制许都?
刘封一点也不担心。
因为昨日就有个倒霉蛋被刘禅给砍了。
刘禅本就心伤刘备逝去刘封就藩,结果这个倒霉蛋竟然说刘封故意留嫡系在许都定是心存不满想暗中控制许都,气得刘禅连流程都不走直接就喝令人杖毙。
诸葛亮和法正这两个重视法规制度的也都选择了睁只眼闭只眼。
看着刘封离去的背影,刘禅也体会到了昔日刘备目送徐庶离开时的心境。
朕欲伐木,因其阻朕望兄长之目。
另一边。
关羽和张飞早在十里外静候。
“燕王真就一点不眷念大将军之位吗?”
关羽此刻卸下了盔甲,身上穿的是破旧的绿袍。
一旁的张飞也是身着粗布麻衣,静待刘封的答案。
“二叔和三叔不也一点不眷恋吗?”刘封轻笑反问。
关羽和张飞对视一眼,皆是大笑。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数月后。
涿郡。
楼桑村。
田野间,农人们辛勤的收割成熟的粟米。
刘封亦在其列。
虽然刘封来的时间不长,但身为燕王亲自下地劳作,这在涿县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军威盖世却又平易近人,很快就让刘封得到了周围士民的敬重。
尤其是前几日。
涿县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