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晋庭汉裔 >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1/3页)

    于太安三年六月突然渡河的河东军,如同一支利箭,义无返顾地直插到潼关之后。刘羡亲自领两万兵马出现在风翼原下,距离潼关所在的麟趾原相差不到十里。这次进攻的目的是要牵制敌军,按照卢志的建议来说,直接率军进攻冯翊郡的颌阳、临晋等城池,然后以此为踏板,进攻长安是最直接的选择。但是,刘羡却没有看这些城市一眼,直接率兵逼近潼关。

    太安三年的六月比往年都要来得热一些。连日雷雨之后,俨然大丰收。

    三月底面对刘羡进入河东后的全面沉寂,有人解释为刘羡无法应对关中的包围,也有人说眼下是农忙时节,刘羡在关中根基浅薄,尚无法违背民意大量动员农民进行作战,众说纷纭。但无论怎么说,河东是没有资本与关中对拖时间的,刘羡既然没有主动发动进攻,征西军司也乐见其成。

    事实上,征西军司也派了大量的斥候探查河东的详情,确实看见河东上下一片仍处在种田的忙碌之中。所以他们预计,在七月之前,河东军都不会有任何动作。可现在农忙还没有彻底结束,刘羡就已经率军出击,这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此时滞留在潼关的守将乃是冯翊太守张辅,麾下的三万人马,都是此前打算进攻河东事后又撤回来的军队。

    在从河东退兵以来,张辅便一直滞留在潼关华阴一带,负责弘农与冯翊之间的物资转运。对于此前在河东主动撤兵一事,他并不感到耻辱,反而自认为自己识破了刘羡的一个阴谋。此时见到刘羡率众来到此处,他又多想了一阵,立刻遣使去向河间王表示:

    “刘羡似乎察觉到我军攻势在即,于是渡河前来,似要挑动我部主动出击,分而破之。请我王放心,我已识破刘羡用意,绝不出城浪战,以潼关之天险,刘羡绝无可能攻破!我王可派兵绕击其后,趁此良机,将其一举歼灭。”

    张辅认为此次河东军的主动进攻,又是一计谋。

    潼关乃是天下闻名的天险,不只是本身的关城是用最高规格的砖石结构,其本身所占据的麟趾原地形,仅有一条禁沟可以往来,且禁沟起伏高达百丈,这使得正面进攻极为困难。须知当年马超占据潼关之后,曹操以数倍的兵力优势,也不能正面攻克,而是要渡河绕过潼关,在渭南平原上决战取胜,方才夺回潼关。

    有此前车之鉴在,不难明白,刘羡除了引诱守城的西军出城来战外,并无夺城取胜的机会。

    只是刘羡几次挑战约战不成,却也没有撤退的意思,反而在风陵渡口修建营垒,做出一副就要在潼关前死磕的模样。河东军的士卒甚至在周遭坞堡中张贴露布,公开宣称说,河间王奉君无道,屠戮百姓,有大罪于天下,安乐公替天行道,誓要诛杀国贼河间王,其余从者,若能改邪归正,倒戈卸甲,将不予追究。

    散布这种言论,刘羡的姿态已经不是主动出击,而是要经略关陇了。那这也就意味着,刘羡与河间王双方的关系,再无任何回旋余地,几乎就是不死不休。

    “刘羡这是何意?他真的要以河东一隅之力,拿下整座关中?”当消息传到陕县后,司马颙有些不可置信,近乎喃喃地问阎鼎道。

    “我想应该不会吧?这大概率是一种诱敌之计,如果他真的有意与殿下决战,那绝不会把地点选在潼关。”

    阎鼎认为,如果要经略关中,进攻潼关无疑是一个愚蠢的主意,因为攻克潼关实在太过困难,甚至比攻克长安还不可能,刘羡一定有别的用意。

    “可问题是,河东军动员了不少人,不可小觑啊!”

    司马颙根据斥候的报告,在地图上勾勒出河东军的动态。

    “总数最少有两万人,以河东目前的民力,动员四万人就是极限了。他带着过半的兵力来到潼关,若不是要攻克潼关,是来干什么呢?难道就自己冲入一片绝地之中,白白让我们围歼吗?”

    可事情走到了这一步,即使完全不明白刘羡的意图,征西军司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