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晋庭汉裔 >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十一章 刘羡兵临潼关 (第2/3页)

必须给出回应,不然堂堂十数万大军,被两万人袭扰而没有回应,也太不像话,会极大地影响西军的士气。

    于是司马颙下令,让原本准备进攻夏阳的彭随所部,率军赶赴潼关。这样潼关的兵力多达六万,且有相当的老卒精兵。在获得绝对的兵力优势以后,正面与刘羡作战,无论刘羡有什么设计,也很难挽救这样的劣势。

    彭随带兵出发的日子,已经是刘羡兵临潼关的第三日了。结果走在路上不到半日,就传来了另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

    “什么?潼关的所有船只被烧毁了!”

    司马颙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无法在陕县安坐了。他将诸项杂务交给阎鼎,自己轻骑领数百人,追上了前面的彭随大军,继而朝潼关前的牛头原出发。

    抵达牛头原时,天上下起大雨。这不是寻常的大雨。早上下的雨,到半夜了还下个不停,就像有人用鼓槌不断敲打太阳穴。渐渐地,道成溪,溪成河,河成海。倾盆大雨到了第二天早晨才停。

    司马颙穿过牛头原后的桃林,距离潼关不到五里时,正好撞上了张辅派来的使者,说河东军趁着雨停,已经渡河返回渭水北岸了。

    接下来,他踏上潼关,看到了麟趾原下的一片狼藉。虽然大雨冲刷了一日夜,可仍然冲刷不去大火燎过的痕迹。麟趾原下一片熏黑,到处都是船只破碎的残骸碎片,河岸边的芦苇荡也烧去了一大片,大河汹涌洗刷之下,那些黑褐色的木片在光秃秃的河岸上来回撞击,一股难闻的草木灰味令人反胃。

    “在敌军到来后,我们本来已经把船只都聚集在了潼关之西,只想着他们既无法攻破潼关,这些船只自然也非常安全,却没想到,他们的目标根本不是潼关。”

    张辅的声音很低,全没了以往的意气风发,其余人也沉默不语,现场静得有些可怕。而河间王司马颙沉默之中,眼神可怕得直欲杀人。但他到底不是那种因失败就胡乱怪罪下属的庸人,还是很快恢复了冷静,深吸一口气,将苦涩消化在喉头,他对属下们说道:

    “事情都已经过去了,我也没想到他目标在此,现在懊恼也无用了。还是好好想想,他这么做,到底有何影响,该如何将功补过吧。”

    刘羡的作战计划确实出乎人们的认知,常人关于战争的思维,要么关于城池关卡,要么关于军队民力,可刘羡的着眼点却并不在这两者上,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下的关中战争中,决定战争走向的,既不是兵力,也不是战马,而是船只。

    渭水与大河将关中划分成了渭北、渭南与河东三个区域,而军队想要在这三个区域间自由跨越,必须要有相当数量的船只才行。更不用说,船只还影响到了漕运与后勤,进而影响到前线的士气。刘羡因此意识到:若是能毁去征西军司所拥有的船只,对方的行动乃至投送能力,就会大大受限。于是便有了这么一次违背常理地袭击。

    而等西军明白过来刘羡的意图时,大错已经铸成,一切都已经晚了。

    司马颙问张辅道:“我们损失了多少艘船只,还剩下多少?”

    “殿下,我们之前搜罗了三郡六百四十六艘船只,基本都在这里了。刘羡半夜派二十余艘载满了木柴的火船过来,几乎两刻钟,就将这里烧光了,我们即使拼尽全力,最后只保下来十数艘小船。”张辅有气无力地回答道。

    十来艘小船,约等于没有。而张辅的意思又表示,关中的大部分船只都在这里,短时间内完全无法补充。这令司马颙大为气馁,他又问道:“我们要造船补充,又需要多长时间?”

    “这需要专门的船匠,就算把诸郡的船匠都招来,最快也需要一个月。”

    “一个月?”司马颙眉头一跳,再次强抑自己的不满,立马做出布置道:“那就立刻去做!还有,追查刘羡现在的下落!”

    事实上,刘羡现在距离司马颙并不遥远,他如今就在距离潼关二十里的地方,也就是洛水与渭水的交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