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晋庭汉裔 > 第十二章 开始远徙

第十二章 开始远徙

    第十二章 开始远徙 (第1/3页)

    六月庚辰的白日,随着刘羡烧毁潼关漕船的消息传回到河东后,河东人意识到,离开家乡的时候到了。

    对于大部分河东人来说,这半年的日子可谓是大起大落大喜大悲。他们先是听闻了刘羡的死讯,误以为朝廷大势已去,整个河东将受到河间王与张方的肆虐。结果真打起来后,刘羡奇迹般的出现在河东,不费一刀一剑便吓退了敌军。而就当大家大喜过望,以为家园得以保全的时候,谁知刘羡又提出,要率民众远徙巴蜀。

    这不得不让他们对未来感到茫然,因为这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而许多人一生中都没有离开过县城,更别说要抛弃了耕耘数十年的家庭,远跨州郡,翻越秦岭了。

    故而当第一批百姓们抵达龙门渡口的时候,许多人忍不住啜泣。他们携老扶幼,成群结队,背着大包小包,手牵着耕牛与马匹,忍不住地依依回望,眼角含泪。

    郗鉴是个容易动感情的人,虽说他受到刘羡任命,专门负责维护移民们的秩序与安全。但眼见此情此景,此时也不禁落泪感叹,他对负责整个迁民事务的刘琨说道:“唉,家国残破,黍离之悲,大概就是这副场景吧,真不想见到人们伤悲离乱的神情啊!”

    刘琨看着远处茫茫多的人群,胸中也极有感触。不过对于迁民一事,他想得非常明白,并不会像郗鉴一样落泪,而是劝慰说:“道徽,不要难过,这不是什么值得落泪的事情,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现在是乱世,乱世之中,每个人都会遭受波及,无非或多或少而已。愚者会站在原地侥幸等死,而智者则会在灾难来临之前,就已经率众躲避。我们虽然要走一条非常辛苦的旅途,也抛弃了很多东西。但毋庸置疑,我们是在救人性命。”

    “人活着,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但人活着,也就能重新开始。要往好处想,我们现在走在一条前往治世的道路上。我们选择的只是终点,而不管是哪一条路,通向哪个终点,都会遭遇暴雨与雷霆。”

    这不只是刘琨自己的想法,也是安乐公府内部统一出来,劝离河东百姓们离开的话术。安乐公府已经立下了承诺,在抵达巴蜀之后,刘羡会给每一户随行的百姓分发土地,并且一路上,会供给他们迁徙需要的所有饮食。而且在定居之后的三年内,都只需要交一半的租税,并且免除徭役。

    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安乐公府成功动员了绝大部分的河东百姓。二十万蜀汉遗民之中,有近十八万愿意同行,加上夏阳的流民与其余地方的河东移民,总的移民数字已经达到了二十三万余人,远远超过公府原本的估计。

    这说明了一件事实:虽然大家都觉得故土难舍,可依旧相信了安乐公府,相信了刘羡许诺的那个未来。

    整个安乐公府也在设法回应这个未来,尽可能地减少着移民们路上的艰辛,让这些心意肉眼可见。

    就比如当下,当移民队伍们心中凄惶地赶到龙门渡口前,他们讶异地发现,映入他们眼帘的,除了波涛汹涌的大河以外,还有两座修长如蛇的河桥,横跨大河东西,两百余艘专门运送粮秣的漕船停靠在浮桥边,不断随波涛起伏。

    这是他们此前并未见过的事物,也是安乐公府的精心布置。

    因为深知乘舟渡河的速度太慢,所以刘羡特意向陆云下令,仿照孟津河桥,在龙门渡口营造了这两座百丈长的新浮桥,以加快移民们渡河的速度。与此同时,为了尽可能减轻移民们的负担,他打算用漕运运送物资,提前将粮秣运送到路途中的黄丘、富平等地,把这些地点作为中转站,沿途为百姓们补充粮食。

    而就在眼下,在浮桥的另一端,傅畅已经派人在岸边架起了上百口大釜进行煮食。有的熬煮着黄澄澄的粟米饭,有的正蒸着饱满的炊饼,地面上还熬着夏阳著名的酱菜豆腐汤,都散发出诱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