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喜报到家,这身份都是自己给的啊 (第3/3页)
“我想哥哥回来。”
小丫头糯糯的望着面前的火苗,两只手臂叠起来放在膝盖上,下巴枕着手臂,怔怔的出神。
“咚咚锵,咚锵咚锵.”
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从村外隐隐的传来。
原本失落的陈静,听到声音,突然扬起小脑袋兴奋道:“妈,我哥回来了。”
“傻孩子,你哥在部队,有规定回不来的。”刘凤兰笑着宽慰几句,继续转身揉面。
可敲锣打鼓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小丫头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笃定,就固执的认为是哥哥回来了。
她站起身,伸手拽着刘凤兰往外走:“妈,我哥真的回来了。”
“快跟我去门口看看,真的。”
“你这孩子。”
刘凤兰哭笑不得,可小孩子她也不能指望真的讲通道理,只得拍了拍揉面的手。
一小一大朝着门口走。
“你们干啥去啊?”
陈学军正抱柴火呢,瞅见俩人又要出门,随口问了一声。
“静静非说小默回来了,我带她去看看。”
刘凤兰回应一声,走到大门口,拉开门。
陈静她哥确实回来了,只不过是二哥陈锋,这时候正呆呆的站门口,听到大门打开的动静。
他抬头指了指已经进村的两辆军车:“妈,这些人是不是又来找我哥的?”
“别瞎说。”刘凤兰抬手拍下二儿子的手臂,不让他拿手指人。
“你哥在部队呢,怎么会有人来家里找。”
三人站在大门口,看着拉着红条幅的军车,敲锣打鼓的进村,然后停在自家门口。
刘凤兰愣了一下,陈锋也摸不着头脑,只有陈静抬起脸笑嘻嘻道:“妈,你看,我就说我哥回来了。”
“咔。”
车门打开,精神抖擞的曹德明,董国强两人率先下车。
“嫂子。”
董国强从后座提起一些牛奶,糖果走到了门口。
“嫂子,陈老哥在家吗?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
“陈默同志在部队立功了,他表现非常好,还受到了军区的嘉奖,我们是来报喜的啊。”
立功?!报喜?!!
寻常农户家哪懂这些啊,一大两小,呆愣愣的站在门口,看着眼前这么大的阵仗,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干啥。
还是陈学军听到动静,赶紧跑过来,把大门推开。
“快快快,进家,屋里坐。”
“凤兰,去集上买点酒,买点菜,小锋,这孩子一点眼力劲都没有。”
“去泡茶。”
“不用麻烦,不用麻烦。”董国强眼看着这家里人都开始忙碌开了。
急忙摆摆手:“陈老哥,真不用麻烦,我们就是过来送下喜报。”
“陈默同志,在部队表现非常好,受到军区的嘉奖,还荣获了个人三等功。”
“老哥,你可是教出一个好孩子啊,哈哈,以后陈默肯定有出息。”
谈话的这会功夫。
锣鼓没在敲,后面的米,面,粮,油,肉,牛奶,糖果啥的,一提一提的被人提着。
陈家门口的热闹,很快引来周围的邻居围观。
“咦!歪日他dei啊,学军家今是咋了?咋真多人来串亲戚。”
“瞅你那鳖孙眼吧,这咋是串亲戚,还是县里管当兵的那些领导啊,来学军家里送东西了。”
远处,俩中年人震惊的看着从车上提下来的东西。
1998年还没取消交公粮,家家户户没有那么多的好粮留下,看到陈学军家中,被送来那么多粮食。
这种视觉上的震撼,可比听说立功还要更直观一些。
别说是旁人了。
就是陈家自己人,看到一袋袋面粉,大米,还有成桶的大豆油被提下车,都有些发懵。
陈学军不知所措的邀请着人往家里进。
左邻右舍的邻居,有人把家里凳子搬出来,准备送往陈家,毕竟来这么多人,谁家也没那么多坐的椅子啊。
也有人把白天刚炸的丸子拿着帮忙招待。
没多大会,院子里就被挤满了人,都点着脚朝屋里张望。
董国强招呼着把慰问品,全放到屋里,婉拒了送过来的六七个凳子,笑着道:“乡亲们,大家不用忙活。”
“我们过来就是给陈老哥家送喜报,陈默同志在部队立了功,受到军区的嘉奖,在部队表现非常好。”
“送喜报是我们该做的。”
“啥是喜报?”人群中有人询问。
“就是立功啊,你没听人家领导说啊。”
“咦,乖乖,立功不得了啊,陈家大娃子当兵没几天吧?这就立功了?”
“陈默这孩子,打小我就看他有出息。”一位大婶很是自信的说着。
听着人群中的议论,加上武装部领导在旁边,一遍遍解释。
刘凤兰刚刚还有些摸不着情况,也渐渐缕清了思路。
那就是自家的大儿子在部队表现很好,立了功,国家很看重。
还派领导来送米面了。
这是大好事啊。
陈母终于反应过来,她长长的出了口气。
赶紧招呼着领导坐下休息,自己则是忙着开始去烧水泡茶。
噼里啪啦
院子里,有人点燃了鞭炮,送喜报加上新年的氛围。
让整个陈家,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