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 赛道策略是数学题 (第2/3页)
能让自己血液沸腾,甚至可以说享受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外表的谦虚,隐藏不住骨子的“叛逆”。
就如同很多人常说的那样,陈向北不像是传统的亚洲车手,更不像是一个标准的中国运动员。
就在陈向北愣神的时候,奥德托已经领着团队成员进来。
“北,现在商定一下首发策略吧。”
新赛季FIA取消的加油政策,意味着现在策略组仅剩下轮胎策略。
主要决策方向,就是确定正赛进站次数,简称“几停”。
正常情况下,F1轮胎寿命放在工程师眼中,其实远比大众认知的要更短。
就拿最常用的软红胎来例,理论寿命只有八圈!
对,你没有看错,红胎只能跑四十公里。
第一圈就是车队策略组眼中的“黄金圈”,抓地力能达到峰值。
第三圈胎面橡胶颗粒化开始,速度过了峰值每圈能下降0.3到0.5秒。
第八圈的时候橡胶层熔融过度,抓地力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旧胎能比新胎慢单圈慢1秒以上。
超过十二圈,胎体结构疲劳,存在着瞬间爆胎的高风险!
当然,如果车手提前做好轮胎管理,再加上保胎能力极其出色,红胎跑到二十圈以上也不是不可能。
甚至可以这么说,现代F1规则限制之下,轮胎管理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车手强弱的最重要指标!
单圈速度只能代表天赋,轮胎管理却能保证成绩。
“我认为向北君身为一名新人,并且排位赛成绩优秀的情况下,保住排名就是最大的胜利,可以偏向保守采用常规的二停战术。”
泽野弘树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FIA赛事规则里面,明确在一场比赛中必须要使用两套不同配方的轮胎,这就意味着一停是底线,无论如何都要进站换胎一次。
后世看F1比赛,有些胎耗不高的赛道,再碰上一位超级保胎高手,硬白胎起步能做到跑完全程。
明明最后阶段通过不进站,排名已经上升到积分区,却不得不进站换胎浪费二十多秒。
这就是受限于FIA规则,必须进站换一次胎。
另外减少进站次数,对于陈向北这样的新人,以及HRT这样的新车队而言,还有一种好处。
那便是能避免进站带来的失误跟节奏打乱,提高车组团队协作之间的容错率。
HRT技师组成员,无论怎么极强进站换胎训练,时长都不可能比肩大车队。
原因很简单,实车训练成本惊人,HRT车队维持不起。
同时技师组成员,为了节省开支都是车队工程师兼职,他们还有着维修赛车以及操控各种设备的本职工作,不可能无限制的转型成为专职换胎工。
别说HRT车队不行,就算法拉利、梅奔这样的豪门,也养不起两位车手五十多位专职轮胎工。
泽野弘树的话语,让策略组成员纷纷下意识点头。
保守并不一定就是错误,激进也不一定意味着正确。
对与错,更多是看结合当下条件是否合理。
“奥德托,你怎么看?”
布里亚托利朝着奥德托询问了一句。
面对花布这不怀好意的询问,奥德托神情有些冷漠。
思索片刻,给出了自己回答:“二停。”
“奥德托,你真是老了,越来越保守,也跟不上时代。”
果然不出所料,曾经的“红蓝大战”老对头,又开始阴阳了起来。
面对布里亚托利的嘲讽,哪怕对方是车队经理的身份,奥德托依旧按捺不住心中怒火。
就在他打算“回敬”的时候,花布却转而朝着陈向北说道:“北,你记住时代跟规则变了,轮胎策略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战术,而是一道数学题!”
说罢,布里亚托再度把目光望向水谷翔。
“水谷,该你说了。”
听到布里亚托利的指示,一向不怎么参与决策的水谷翔,这次却罕见主动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认为最佳进站方案是三停。”
“说说你的理由。”
奥德托当即反问了一句,布里亚托利会胡说八道,水谷翔绝对会给出让人信服的论证。
“巴林大奖赛全程要跑57圈,按照传统的二停红黄红,亦或者红白红战术,意味着每套红胎至少要跑十五圈以上,才能保证黄胎或者白胎寿命跑完全程。”
“可是通过我的计算,这种跑法就算保胎十分出色,整体速度损失依旧会大于一次标准进站的22秒,只要能把握好窗口期以及不出现特殊情况。”
“三停战术理论上,能比二停快2.531秒。”
布里亚托利的话语没错,随着时代进步跟规则改变,进站次数的战术选择,已经能通过精密计算得出最优结果。
甚至还有一个标准化公式:窗口期=(旧胎圈速×剩余圈数)vs(新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