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农村 (第1/3页)
时间已经进入98年初,距离全国大选越来越近,整个印度似乎都在躁动。
北方邦作为“造王者”,自然也是各大政党的争夺之地。
政客频繁的在媒体面前露脸,进步党也不甘寂寞,开始深入北方邦的腹地。
有德瓦拉姆这个带路党在,进步党可以轻易的打入地方基层。
说来印度农民过的很苦,他们自己也知道从事农业并不足以维持生计。
就算他们不会因为负债累累而自杀,也看不到什么前景。
他们之所以还在继续种地,并不是因为传统习惯,而是因为如果寻找别的出路,他们的境遇可能更加糟糕。
对他们来说,所谓的另谋生路也不过是加入日益壮大的农民工的行列,在城乡之间来回奔走,做着单调的临时性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
德瓦拉姆要带穆纳去的,是一个叫卡齐的村子,那里的村民都参加了上次红高粱的示威游行。
两人开车从勒克瑙一路向西,沿着一条高速公路行驶,路旁布满了餐馆和店铺。
最终,当城市终于从视野中消失后,他们却看到了另一番更为模糊的景象。
一片片开阔的土地上,零星分布着一座座制药厂,被四四方方的围墙和外界隔离开来。
这些制药厂只不过是由砖墙、铁门和保安人员构成的一片片隔离区。
另外还有几处大的建筑工地,工人们和着水泥,粉刷着墙壁,忙着建设已经初步成形的公寓楼。
穆纳破旧的马鲁蒂小型车在上山时颠簸得厉害,因为路上到处是垃圾和废物。
他几年前刚配备了大使车,但舍不得开,尤其是到卡齐这样的乡下地区。
车子下坡后进入了一道山谷,路边有一簇簇房舍,房舍后面是连绵不断的平地,一直延伸到一座小山。
德瓦拉姆要找的农民不在家,但德瓦拉姆知道去哪里找他,并带穆纳来到房子后面一处崎岖的岩石密布的地方。
他在一道溪流边上停了下来,溪水又浅又窄,几乎成了一条带子,泛着绿莹莹的光。
那不是大自然原本的绿色,而是那种鲜艳的绿色,有点瘆人。
他说这曾是一条输送清水的运河,这片地曾经长着作物,这片岩地也曾是农田。
他们附近还有一个人在放羊,听到德瓦拉姆的声音,便凑了过来。
那人说以前他在这里种水稻,但后来土地变得贫瘠了,他只好以放羊为生。
两人沿着溪流前行,上了之前在路上看到的那座小山。
当爬到山顶时,穆纳闻到一股恶臭,眼鼻都呛得酸疼。
在他们下面是一片冒着褐色气泡的湖水,尽管他们离那湖并不近,但那臭味实在太浓了,感觉就像站在一大桶硫酸旁边一样。
德瓦拉姆指着湖另一侧的一座座工厂给穆纳看,就是这些工厂排出的废水污染了这整个区域。
北方邦虽然穷,但还是有些工业底子的。
光是传统重工业城市,就有五座。靠近勒克瑙地区,有大量的制药公司。
印度的专利法鼓励仿制药的生产,尤其这两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