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是商人的脑袋硬,还是大明税务军的刀硬? (第2/3页)
员、盐商以及一些私盐贩子那里。
明末这个时候,虽然国家穷困潦倒,各种税都收不上来,甚至都快没钱给军队发军饷、给官员发俸禄了。
但却是盐商们最辉煌的时候,他们已经不能用腰缠万贯来形容了,而是要用富可敌国、丧尽天良来形容。
朱慈烺曾在后世看过一个段子。
说是明末的时候,南方有一位盐商,他家的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他怎么花也花不完。
甚至连仓库里都放不下的那种程度。
然后他就很苦恼了,因为钱太多了,而且还一直在赚钱,感觉自己都没地方花了。
这个时候他的一个下人为了讨他开心,就想出了一个极为奢靡荒诞的主意。
他们先是购买了大量的金箔,而后将这些金箔运载至一座高山之上。
待到达山顶之后,下人们迎着风向将金箔奋力扬起。
一瞬间,金箔随风飘舞,纷纷扬扬地散落开来,犹如金色的雪花一般挥洒在天地间。
盐商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情这才好了许多。
不管这到底是一个段子,还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都足以说明明末这个时候盐商到底有多么富有了。
再加上官员贪污和贩卖私盐。
这些人每年侵吞的盐税,少说也有一千万两之多。
所以,盐税改革简单来说,其实就是要从这些人的口袋中将他们贪走的盐税拿回来。
既然如此,那么之前的税收方式必然无法再用,必须重新制定新的税收方式。
而关于这点,朱慈烺也早已有了主意。
下一秒,朱慈烺直接看向倪元璐说道:
“本宫打算废除盐商们对于食盐的世袭和垄断权。”
“将其改为只要普通商户愿意经营食盐生意,在经过政府审批并且缴纳税款后,为他们发放盐业专用的完税证明。”
“然后商人们拿着完税证明便可购买相应数量的盐,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销售。”
“本宫将其称之为‘票盐制’,你觉得这个办法如何?”
所谓的票盐制,简单来说,就是废除了之前的盐商联营制度以及他们对盐业的垄断,使得天下所有的商人都能够参与到食盐贩卖的生意中来。
这个方法是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名为陶澍的官员提出的。
这一举措彻底打破了原有的盐商垄断格局,只要你想做食盐生意,并且有朝廷承认的资格,那你就能够依照规章制度缴纳相应的税款,然后进行食盐的贩卖。
这样一来,之前那些冒着杀头风险贩卖私盐的走私贩们,也可以光明正大的从事食盐生意了。
虽然可能要交点税,但从此以后却不用再偷偷摸摸了,也不用担心再被朝廷抓到就直接砍头了。
伴随着这些人纷纷涌入这一领域,无疑会对那些曾经在盐业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大盐商造成毁灭性的冲击。
到时候别说这些大盐商们无计可施,就连他们身后的那些官员们同样无能为力。
一旦从事食盐生意的商人多了,朝廷收到的盐税也就越多。
同样的,大量的食盐出现在市面上,老百姓们也就可以买到真正价格低廉的食盐了。
这个方法无论是对朝廷、还是对百姓,都是有益的。
据说当年陶澍按照这个方法制定新的盐税制度后,每年征税的盐税比以前规定的多了将近三倍。
明末时期的人口或许没有清朝那时多,但在朱慈烺看来,一年收个一千五百万两的盐税应该还是较为轻松的。
毕竟太祖爷那个时候都能收一千万两的盐税了,他改革盐税之后,比太祖爷多收点也很正常吧?
这一千五百万两还是他心中的最低估算,实际应该比这个更多!
而一旁的倪元璐在听到朱慈烺所说的方法时,整个人顿时被彻底震惊到了。
一来是这个办法确实让他感到意外,二来是这样做涉及到的利益群体太过庞大。
首先,那些世代以贩盐为生的盐商将会瞬间破产。
其次,大明的商人们将会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
毕竟食盐是除了粮食之外最为重要的物资,人既要吃饭也要吃盐,大明每年对于食盐的消耗量极为巨大,其中蕴含的利润自然十分可观。
但正是因为利润太大,涉及到的人也会更多,其中不乏一些高官勋贵,想要顺利推行这个政策,恐怕会困难重重。
想到这里,倪元璐只能无奈地说道:
“太子殿下,此办法固然很好,也能够为大明增加税收,但是倘若要实施下去,恐怕会遇到诸多阻碍。”
“那些盐商以及从中获利的官员们必定不会允许朝廷这样做的。”
“到时候又该如何应对?”
朱慈烺听到这话,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这些情况他自然清楚。
但这对于一个手握兵权、并且有人背锅的太子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问题。
盐商阻挠?
杀!
勋贵阻挠?
杀!
官员阻挠?
杀!
总而言之,无论是谁想要阻挠税收改革,直接挥刀就砍,杀他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一直杀到再也没有人阻挠税收改革为止!
不过别误会,这些肯定还是以崇祯的名义杀的!
毕竟作为大明第一背锅侠,这是崇祯应尽的义务!
想在这里,朱慈烺这才说道:
“你所说的这些本宫都知道,但是你且放宽心,这些事本宫自会处理。”
“你要做的,就是等回到户部后,便立即着手派人推行新的盐税制度。”
“本宫可以保证,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朝廷推行新的税收制度。”
“本宫方才大概算了一下,盐税改革之后,每年的盐税至少有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至少一千五百万两?
倪元璐听到这话,心中又是无比震撼。
心想即便在太祖时期,盐税也未曾达到一千五百万两。
真要是有这么多的话,那朝廷以后可就再也不缺钱了。
回过神来,他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回去之后马上着手准备。”
紧接着,两人又商量了一下其他税收的改革,也就是茶税、矿税、市舶税、通过税等等其他税收。
朱慈烺根据后世的所见所闻,对这些税收也进行了新的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