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银子、灾民、土豆和红薯! (第2/3页)
自从颁布了新的盐税政策之后,盐税收入每天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就拿这个月来说,户部收到的盐税就足足有一千万两白银!
对!
你没有听错!
就是整整一千万两!
归根结底,还是盐税带来的利润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大商人来到京城,想要办理户部的盐引。
如今的户部还真不缺钱,区区七百五十万两银子,自然不在话下。
于是,户部尚书倪元璐直接点了点头,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说道:
“户部方面没什么问题,这笔银子拿得出来。”
薛国观听到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心中不由得暗自思忖:
看来这户部果然是有钱了,答应的这么爽快!
这要是在以前,每次让户部掏钱,他们都得哭穷一番,找各种借口推脱,最后银子还不一定能拿得出来。
就这样,众人顺利敲定了银子的事情。
咳咳
紧接着,薛国观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众人,继续说道:
“既然银子的事情已有定论,那咱们接着讨论第二件事,便是将城外三十万百姓迁移到辽东的事情。”
这话刚一出,户部尚书倪元璐突然再次开口道:
“依我看,这件事情就不用商议了,直接按照圣旨交代的内容实施就行了!”
终于听到这话,几乎都是不假思索地点头表示赞同。
要知道最近两个月以来,内阁和户部都被这三十万百姓的安置问题搞得焦头烂额。
因为陕西、安徽、河南一带的灾情依旧持续肆虐,毫无停歇的迹象,而且没人能预测它何时才会彻底结束。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把这些百姓贸然遣返,无疑是将他们推向死亡的深渊,与亲手杀害他们无异。
更糟糕的是,稍有不慎,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便可能加入李自成的农民军,届时局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所以他们原本的方案是要一直供养这些百姓,直到灾情彻底平息。
但这件事情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就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又有不少百姓来到了京城,如今京城外的百姓人数已经超过了四十万!
人数越来越多,管理什么的也就成了问题,即便朝廷再尽心尽力,难免还是会出现各种问题。
但如今,这似乎已经不算是什么问题了!
因为只要把这些百姓迁移到辽东,所有的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并且,迁移所需的费用已包含在那一千五百万两银子之中,也不用商议额外的花费了。
当然,要完成这次大规模的迁移,后续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考量。
到时候户部可能还需要筹备这些人的过冬衣物,妥善安排他们沿途的食物和住宿等等。
不过,如今的户部资金充足,这些事都算不上难事。
只是运输物资、搭建临时住所等工作,可能需要工部配合一下。
就这样,这第二件事情依旧毫无阻碍地顺利通过了。
本来接下来要讨论的便是第三件事了,但是薛国观并没有着急开口。
而是不紧不慢地从一旁的书桌上拿起了几份今天早上的《大明日报》,然后依次分发给在场的众人。
“在商量第三件事之前,大家先看看今日的《大明日报》吧。”
现场的几人虽然满心疑惑,不明白薛国观此举究竟有何用意,但出于对首辅的尊重,还是随手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
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篇关于土豆和红薯的详细报道。
经过三个月精心的种植与培育,十万亩的红薯和土豆终于迎来了大丰收。
最近一段时间,有大量灾民被招募到种植红薯和土豆的田间地头帮忙收获。
报纸上清楚地记载着,土豆每亩产量居然高达三千五百斤以上,红薯虽然稍逊一筹,但也有三千多斤的高产。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大米折合下来一亩也就产粮三百斤左右,小麦更是不到二百斤。
这也就是说土豆和红薯的产量最起码也是大米和小麦的十倍以上!
而且,这些作物食用方法极为简单,只需简单水煮或者炙烤就可以直接食用,并且味道别具一格,完全可以当做粮食大面积种植推广。
关于土豆和红薯的事情,在场的人除了薛国观早有了解之外,大概也就只有户部尚书倪元璐稍微知晓一些。
毕竟作为户部尚书,主管天下钱粮,对于这方面他自然是比较上心的。
不过即便如此,当亲眼看到如此惊人的产量,他还是感到十分震惊。
动不动就是三四千斤的亩产量,这远远超过了大明现有的所有粮食作物的产量。
“这土豆真有如此高产?要是真的,那就应该尽快在全国推广,如此一来,我大明就再也不会饿死人了,这可是能拯救天下百姓的神器啊!”
没等倪元璐开口说些什么,一旁的李邦华突然满脸激动的开口说道。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是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但难免有些人心中还是存有疑虑,毕竟他们都没有亲眼见过这两种作物,也不知晓这样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能吃?
又或者说味道如何?
但显然,薛国观早就料到了众人的反应,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他其实今天本来也要和几位内阁大臣商量推广土豆和红薯的事情,只是没想到刚好接到了辽东传来的圣旨,索性就将两件事合在一起说了。
随即,薛国观看向不远处正候在一旁的王承恩,微微欠身,客气地说道:
“王公公,麻烦你了。”
王承恩听到这话,立刻心领神会,一路小跑着出去。
这一幕看得众人莫名其妙,不知道薛国观这是在干什么。
薛国观则是继续笑道:
“诸位可以放心,关于这土豆和红薯的产量绝对是真实的,当时收货的时候本阁老派了专人监控,这产量也都是他们一颗颗称出来的,绝对造不了假!”
“至于这两种东西的味道如何,大家马上也会知道的!”
薛国观刚说完这话,离开没多久的王承恩突然再次走了进来,手中还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