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1/3页)

    寝宫内,气氛一时间似乎再次变得凝重了起来。

    皇太极微微眯起眼睛,紧紧地看向范文程道:

    “范先生,你觉得明军会答应我们的议和请求吗?”

    皇太极的声音虽因虚弱而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范文程不慌不忙,依旧神色镇定自若地说道:

    “臣觉得明军应该会答应的!”

    “陛下,您可能不太了解大明内部的具体情况。”

    “虽然看起来明军在战场上打败了我们,但其实他们心里也清楚,想要真正彻底打败我们,将我们赶尽杀绝,也并非易事。”

    “大不了等他们真的来了,我们直接退入辽东深处,把盛京暂时还给他们就是了。”

    “但到了那时,他们必定需要派遣大量兵力驻守盛京,这对于他们而言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据臣所知,大明内部的农民军起义十分严重,已经如燎原之火般波及好几个省份。”

    “所以臣可以肯定,对明军而言,他们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对付我们,而是镇压国内的农民军起义,稳定内部局势。”

    “这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在辽东投入过多兵力,甚至到最后这十万兵力,有一半可能都会撤回去对付农民军。”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和明军议和。”

    “不过当然,多少肯定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比如割让部分土地,或者缴纳一定的岁币以及释放一些汉人百姓。”

    范文程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所知道的一切,仿佛在向皇太极描绘一幅清晰的局势蓝图。

    皇太极一直在认真听着范文程的讲述,他的眼神中时而露出思索之色,时而微微点头,对范文程的分析表示认可。

    等听完了全部之后,他不由得茅塞顿开,心中的疑惑也渐渐消散。

    这是因为他之前和山西八大商人做生意的时候,就曾不止一次听说大明内部正在爆发农民起义,而且已经混乱了好几个省。

    据说起义的农民军足足有十几万人。

    而且已经折腾了很多年了,明军根本拿这些农民军没有任何办法。

    比起他们这些外部矛盾,大明目前最要紧的应该是解决内部矛盾,以稳定江山社稷。

    因为这种事如果发生在他这边的话,他也一定会这么做!

    想到这里,皇太极稍微松了口气,紧绷的神经也稍稍放松了一些。

    他靠在床榻上,缓缓说道:

    “那么,依你之见,领土要怎么划分?他们必定会狮子大开口的。”

    皇太极可不傻,他当然知道,明军这次来肯定不会只是打个过场,就算真的要议和,关于领土也肯定要重新分配,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和艰难说得清楚。

    范文程听到这话,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写满了无奈。

    “关于这件事情,目前臣还无法答复陛下,这其中的变数实在太多,只能慢慢和明军进行商讨。”

    “不过,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明军靠近盛京百里以内,否则,盛京随时都可能再次陷入危险之中。”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军兵临城下的危机场面。

    皇太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就算真的要求和、就算真的要割让领土,他也绝不想让明军出现在百里以内的地方。

    因为这个距离,若明军要对盛京发动攻击,用不了多久就能兵临城下,大清的根基将再次受到威胁。

    皇太极沉默片刻,目光坚定地凝视着范文程,仿佛下定了决心,缓缓开口说道:

    “范先生,如今这议和之事,便全权交于你来负责了。”

    “若需要用到金银财宝、绫罗绸缎之类的东西,你尽可随意支取,无需向朕报备。”

    说到此处,皇太极微微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

    “不过,朕有一个条件,那便是无论如何,这场议和你都不能去。”

    “除了你之外,朝中的王公大臣、能言善辩之士,你都可以挑选,务必选出最合适的人选前往明军谈判。”

    说这话的时候,皇太极的眼神中满是信任与依赖,仿佛在这一刻,他将大清的命运都托付给了眼前这个汉人臣子。

    范文程听到这话,心中猛地一震,像是被一道暖流击中,眼眶也微微泛红。

    他一直尽心尽力为皇太极效力,本以为只是尽臣子本分,却没想到皇太极对他如此看重。

    这份知遇之恩,让他感动不已。

    他微微欠身,身体前倾,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

    “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紧接着,两人又就议和的一些细节问题商讨了一会儿,诸如挑选谈判使者的标准、大致的谈判底线等。

    时间悄然流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仿佛是时光留下的足迹。

    眼见天色渐暗,范文程便准备起身离开,好去着手安排议和相关事宜。

    就在这时,皇太极突然叫住他,说道:

    “范先生,劳烦你去把多尔衮、多铎、豪格他们叫进来吧,就说朕有要事与他们相商。”

    范文程听到这话,连忙恭敬地应道:

    “臣这就去。”

    随后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离开了寝宫。

    出了寝宫之后,范文程又来到了之前和多尔衮他们商量事情的偏殿。

    而此时此刻,所有人都没有离开。

    当看到范文程再次归来,多铎瞬间就站了起来,满脸急切的大声问道:

    “范文程,陛下真的醒来了吗?”

    “陛下到底和你说了什么?”

    “陛下为何只见你一人,却不见我们?”

    一时间,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发问,声音此起彼伏,仿佛要将这偏殿屋顶掀翻。

    然后面对这些问题,范文程却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神色平静地说道:

    “几位王爷,这件事情与其问我,倒不如亲自去问问陛下吧,陛下此刻正在等着你们呢。”

    他的声音不高,却瞬间让所有人安静了下来。

    随后,豪格赶忙上前一步,急切地问道:

    “范文程,你说的都是真的?陛下真要见我们?”

    范文程笑着说:

    “王爷说笑了,这种事情,我怎敢开玩笑?快去吧,陛下龙体初愈,可别让陛下等急了。”

    听到这话,众人心中再无一丝怀疑,也顾不上搭理范文程,赶忙起身离开了偏殿,直奔皇太极的寝宫而去。

    不多时,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便沿着那长长的、略显昏暗的走廊匆匆赶来,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很快,他们就见到了皇太极。

    不过此时此刻,皇太极并非是躺在床上的,而是端坐在床榻之上,整个人看起来居然也是精神十足,丝毫也没有之前虚弱的摸样。

    眼看着皇太极居然真的醒了过来,而且还能稳稳地坐在床上,多铎那双大眼睛瞬间瞪得溜圆,脸上满是震惊与欣喜。

    但很快他还是反应的过来,然后和其他人一起跪地,高呼道:

    “臣弟、儿臣,参见陛下!”

    他们的声音在寝宫中回荡,带着敬畏与忠诚。

    虽然在这之前,他们心中都冒出了一些不该有的想法,但只要皇太极活着,那些不该有的想法都只能被他们压在心里。

    看着眼前跪着黑压压的一片兄弟和儿子,皇太极原本苍白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个笑容。

    他微微摆了摆手,说道:

    “行了,你们都起来吧,都是自家人,无需如此客气。”

    众人听到这话,这才缓缓站了起来。

    皇太极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诸位,朕已经深思熟虑,下定了决心,要和明军议和。”

    什么?

    听到这句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是一脸的不可思议,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他们之前想过与明军拼死一战、也想过实在不敌便撤退到辽东深处,保存实力,但就是从未想过议和。

    而且在他们的认知里,议和这事儿说白了,跟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

    可这是皇太极的意思,他们又能说些什么呢?

    眼看着众人都是一副闷闷不乐、满脸不甘的样子,皇太极微微叹了口气。

    随后再次说道:

    “朕知道你们心有不甘,觉得现在和明军议和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

    “朕又何尝不知呢?如果可以的话,朕又何尝愿意向明军低头?”

    “只不过事已至此,我们除了议和之外,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

    “汉人有句古话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要我们能够先解决眼下的困境,保存实力,然后再过个几年,我们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实力就会再次恢复。”

    “到时候,我们兵强马壮,再去找明军报仇雪恨,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皇太极的声音坚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仿佛在向众人描绘着一幅大清再次崛起的宏伟画卷。

    不得不说,皇太极还是很会说话的,随着他这一番话出口,现场的气氛终于缓和了一些。

    众人的脸上渐渐露出了思索之色,似乎被皇太极说动了,开始在心里权衡着利弊。

    随后,作为皇太极的儿子,豪格第一时间站出来支持皇太极,他向前迈了一步,神色坚定地说道:

    “父皇放心,儿臣明白您的苦心,儿臣一定会遵从您的旨意,全力支持议和之事。”

    其他人见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交流着各自的想法。

    最终,众人还是纷纷表示了同意。

    就这样,议和的事情算是彻底定了下来。

    随后,皇太极挥了挥手,那动作略显疲惫。

    “行了,你们都退下吧,多尔衮留下!”

    众人听到这话,随即便告退了,只留下多尔衮站在皇太极面前。

    等到所有人彻底离开之后,不等皇太极开口,多尔衮便“扑通”一声跪在了皇太极面前,声音带着几分沉痛地说道:

    “陛下,臣有罪!”

    “臣率领的两万大清勇士全军覆没,这一切都是臣的错,请陛下责罚!”

    说着,又是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额头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额头也一下子红了起来。

    皇太极看着多尔衮这副模样,心中不由得叹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