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太极:求和只是暂时的,这天下迟早还是我们大清的! (第2/3页)



    因为就在刚刚,他其实已经从其他人口中知道了多尔衮的事情。

    怎么说呢?

    这其实也在皇太极的预料之中,他本来就没有想过所有的军队都能完好无损地回来。

    可即便如此,多尔衮的全军覆没还是让他有些难以接受。

    那可是两万精锐骑兵啊!

    不过这个时候,再难接受也要接受,而且还不能责怪多尔衮。

    毕竟事情已经发生了,再责怪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要说惨败,他自己在这场战局中的失利比多尔衮更甚,多尔衮只是葬送了两万大清勇士的性命,而他却葬送了七万大清勇士的性命。

    甚至还让大清陷入了如今这般被动的局面。

    想到这里,皇太极这才神色温和地说道:

    “行了,不要这样了,这并不是你的错。”

    “毕竟连朕都没有想到明军居然会如此狡猾,设下这一系列的计谋,让我们防不胜防。”

    “放心吧,这件事朕不会怪你,日后好好办事即可,朕还会对你委以重任的。”

    多尔衮听到这话,顿时又是一阵痛哭流涕。

    他低着头,肩膀微微颤抖,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

    至于他的眼泪到底是真的悔恨,还是只是为了在皇太极大面前表演戏,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又安慰了多尔衮几句之后,皇太极便让多尔衮退下了。

    而等到多尔衮刚一离开,皇太极的身子瞬间像是失去了支撑,无力的倒在了床榻之上。

    此时的皇太极也没有了之前的精神,整个人显得无比虚弱。

    很明显刚才那一幕是他强撑着做给所有人看的,他就是让其他人知道他还没死,他还活得好好的。

    不然要是被人看到他虚弱的样子,这些心中肯定会有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不过皇太极心里也明白,他大概是真的时日无多了。

    看来必须赶紧选出下一任继承人了.

    两天之后,辽东。

    虽然已经是七月了,但不知为何,辽东这天气依旧冷的吓人。

    凛冽的寒风如同一头凶猛的巨兽,张牙舞爪地肆意呼啸着,尖锐的风声仿佛是这片土地痛苦的呜咽。

    祖大寿骑着一匹高大健壮的骏马,两道浓眉紧紧地拧成了一个死结,满脸无奈地望着眼前那片被建奴肆意炸毁的山体。

    他的手不自觉地缓缓抬起,随后重重地捏了捏眉心,试图缓解内心如汹涌潮水般涌来的烦躁与疲惫。

    就在昨日,明军将士们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这才渡过了一条刚被建奴炸毁桥梁的大河。

    可谁能料到,才行进了不到三十里路,又一头撞上了新的阻碍。

    此次建奴炸毁山体的范围堪称巨大,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之处,道路和山体已然被炸得支离破碎。

    原本平坦的道路此刻被巨石和碎石层层覆盖,那些巨石有的如房屋般大小,横亘在道路中央,投下巨大的阴影,仿佛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碎石则像是一片片尖锐的獠牙,散落得到处都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冰冷的光。

    两旁的山体也像是被巨兽狠狠地啃噬过一般,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他刚才派人查看过周围的地形,发现根本没法绕过去,万般无奈之下,只能下令大军停止前进,着手清理这些障碍。

    等清理工作完成,才能继续踏上征程。

    这些日子以来,祖大寿的心里那叫一个窝火,几乎把皇太极的祖宗八辈都在心里骂了个遍。

    究其原因,还是皇太极实在是太能折腾人了。

    但凡大军所过之处,炸药就如同不要钱似的疯狂使用,这一路上的山基本上都被他们炸完了。

    不仅如此,大量的树木也惨遭砍伐,那些原本郁郁葱葱的树林,如今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桩。

    像是一个个孤独的守望者,静静地伫立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苦难。

    皇太极这么做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要想尽办法阻止明军前进。

    而他也确实成功了,祖大寿这边的行军进度被严重拖慢,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到现在为止,总共才前进了不到一百五十里路,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走二十里。

    这速度,简直就像是蜗牛在爬!

    无奈的叹了口气,祖大寿又转身回到了临时搭建的营帐之中。

    可他心中满是焦虑,根本就坐不下来,只能他不停地在营帐中踱步。

    不过,这种被迫的停留也并非全然没有好处。

    每次大军因为道路被阻断而停下来清理的时候,周围的汉人百姓总会听闻消息,纷纷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

    他们衣衫褴褛,身上的衣物打着无数个补丁,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一个个面黄肌瘦,深陷的眼窝和突出的颧骨,显示出他们长期以来的饥饿与困苦,眼神中亦是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因为此次出征准备得相对充分,粮食什么的更是充沛,所以看着这些百姓们凄惨的模样,祖大寿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

    再加上出发之前朱慈烺交代过要好好对待这些辽东汉人,所以祖大寿和其他几位将领商议之后,就从军粮中拿出一些粮食,分发给这些困苦的百姓。

    然而百姓们拿到救命的粮食后,却没有就此离去,反而一直跟着大军前进。

    没办法,之前建奴为了打仗,抢光了他们所有的粮食,导致他们差点饿死,如今好不容易碰到愿意给他们粮食吃的明军,他们怎么可能愿意离开?

    离开了就会饿死,反倒是跟着大军,还能有口吃的!

    祖大寿见状,也没有驱赶他们,而是当机立断将他们收编,让他们加入到清理道路阻碍的队伍中来。

    如今,这些百姓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六万,再加上祖大寿原本率领的十万大军,他现在麾下的兵力一下子达到了十六万之多。

    就连祖大寿自己,都觉得这事儿有些不可思议。

    照目前这趋势继续往前走,他的兵力极有可能突破二十万!

    然而,人数增多带来的问题也接踵而至,粮食的供应一下子成了大难题。

    于是一大早,祖大寿特意挑选了几名士兵,让他们快马加鞭,火速往锦州送了一封密信。

    在这封信里,他详细地讲述了这里发生的种种情况,同时请求拨付更多的粮草,以解燃眉之急。

    按照路程和时间来推算,今天中午这封密信就应该能够顺利抵达锦州。

    不出意外的话,后续肯定会有更多的粮草被运送过来。

    此刻,在这片满是碎石的战场上,寒风依旧呼啸着,扬起的尘土弥漫在空中,让人几乎睁不开眼。

    整个世界仿佛都被一层灰暗的纱幕所笼罩。

    士兵们和被收编的辽东百姓们已经开始了紧张而又艰苦的清理工作。

    他们齐心协力,用粗壮的绳索以及各种各样的工具,一点点地撬动那些巨大的石块。

    因为太过于用力,他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都紧绷着,脖子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有的人双手因为长时间的劳作而磨出了血泡,却依然咬牙坚持着。

    遇到体积过于庞大的石块,人力实在难以撼动时,他们就会使用炸药包进行爆破。

    不得不说,炸药包这东西的威力着实巨大,在清理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祖大寿看着士兵们使用炸药包爆破石块的场景,不禁打趣地想,要是这些炸药包管够的话,说不定真能把建奴都炸回老家去。

    当然,这种事情他也只是想想罢了。

    他心里很清楚,还是得按照之前制定好的计划行事。

    “呜”

    突然就在这时,一阵嘹亮的号角声毫无征兆地从祖大寿的身后不远处响了起来。

    祖大寿听到这号角声,原本还带着几分轻松的神色瞬间大变。

    因为他太清楚这号角声的含义了,这分明就是敌军来袭的信号。

    很显然,位于他身后不远处热气球上负责瞭望的士兵,已经发现了建奴来袭的踪迹,所以才急忙吹响了号角。

    不过紧接着,祖大寿突然又觉得好笑。

    因为他倒是没有想到,都到这时候了,建奴居然还敢主动前来挑衅,真当他这十六万人是摆设吗?

    抛开那六万百姓不说,光他手下这十万训练有素的正规军,他就有十足的底气可以击退任何来犯的建奴!

    想到这儿,祖大寿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大声下令:

    “所有人停下手中动作,准备迎接建奴的进攻!”

    事实上早在号角声响起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停止了手中的工作,如今又经祖大寿提醒,所有人瞬间严阵以待。

    士兵们迅速拿起武器,排列出阵型,随时准备进攻。

    就连那些百姓,也都纷纷拿起旁边的各种工具准备和建奴拼命!

    最前面整齐排列的依旧是刀斧手,刀斧手的后面,则是是配备了燧发枪的京营士兵。

    总而言之,所有人都做好了准备!

    没过多久,只见不远处那一片杂乱的碎石堆上,果然出现了一群建奴的身影。

    可让人感到十分惊讶的是,这群建奴的举动看起来颇为怪异。

    只见为首的一人手中还高高地举着一面白色的旗子,那旗子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向明军传达着某种信息。

    祖大寿看到这面白色旗子的瞬间,顿时就愣住了,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因为他一眼就认出了这是投降所用的白旗!

    这让祖大寿心中充满了疑惑,完全不知道建奴这到底是在搞什么鬼?

    但紧接着,他还是下令道:

    “所有人听令,先不要动手,看看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不多时,对面的建奴在距离明军几百米外的位置停了下来。

    随后,只有两个建奴高高地举起双手,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着什么。

    起初,因为距离太远,声音被呼啸的风声掩盖,所以听不太清楚。

    不过等他们慢慢靠近些,明军这边终于听明白了,他们喊的是:

    “不要动手,不要动手,我们受大清皇帝陛下之命,是来求和的!”

    不远处负责警戒的哨兵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赶忙快步上前来到这两个建奴的面前,再三确认他们所说的话属实后,又迅速回到祖大寿这边进行了汇报。

    声音中还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惊讶:

    “大人,这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