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零八章 崇祯: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真好啊!

第二百零八章 崇祯: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真好啊!

    第二百零八章 崇祯: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真好啊! (第3/3页)

万两白银的入账!

    作为户部尚书,你说他能不高兴吗?

    这么多钱,那可是花都花不完啊!

    旁边的薛国观等人也瞬间想明白了这点,一个个顿时也都露出了激动之色。

    心中不由的感叹道:

    这计策果然是神来之笔,从前期筹备到后续执行,简直可谓是面面俱到,无懈可击。

    若是真的推行下去,这大明最少可以再安稳两百年!

    不过很快,薛国观还是反应了过来,然后上前拉了一下倪元璐的衣袖,道:

    “倪大人,莫要君前失仪!”

    倪元璐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似乎有点太过于兴奋了,随即赶忙就要下跪请罪。

    只是没等他跪下去,朱慈烺就赶忙上前一步将他扶了起来。

    “倪大人不必如此,现在又不是在朝堂之上,不用讲究那么多繁文缛节!”

    对于面前的这位老臣,朱慈烺还是颇为尊敬的。

    毕竟在明末这风雨飘摇之际,愿意为大明殚精竭虑的臣子已为数不多,倪元璐算得上其中之一。

    就在这时,薛国赶忙拱手说道:

    “太子殿下,此乃绝妙之计,臣心悦诚服,定会竭尽全力推动此事落实。”

    眼见薛国观这个内阁首辅都表态了,其他三人也都赶忙拱手道:

    “殿下圣明,臣等愿尽心尽力推行此事!”

    说这话的时候,英国公的心这才算是彻底放松了下来。

    要知道在来之前,英国公已然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以为自己难逃罪责、要为崇祯殉葬了。

    结果如今得知一切不过是崇祯的计划,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高兴的事情吗?

    至于交税,那算事儿吗?

    要知道他此前已将所有的欠税全部都补交了,况且太子爷刚才也说了,只要是主动缴税的,之间的所有事情一概不究,他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可突然就在这时,英国公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脑海,猛地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随后只见他微微欠身,恭敬地开口问道:

    “敢问陛下、太子殿下,藩王的田地也需要纳税吗?”

    这话一出,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薛国观几人纷纷侧目看向了崇祯和朱慈烺,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待。

    崇祯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之前他压根就没考虑到藩王的事情。

    不过很明显,这种事情朱慈烺也早就预料到了。

    只见他先是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随后不紧不慢地说道:

    “藩王自然是要纳税的,而且以后不止是藩王的田地需要纳税,皇家的皇庄也需要纳税,包括军田亦是如此。”

    “往后的大明,所有的田地都必须纳税!”

    或许有人会认为明朝王爷的封地是无需纳税的,可实际上这种认知大错特错。

    因为明朝王爷的封地本质上属于官田,而官田同样需要纳税,只是相较普通田地,其纳税额度稍低一些罢了。

    军户的军田情况也是如此。

    得到了朱慈烺的明确回答之后,英国公这才恍然大悟,赶忙拱手道:

    “臣知道了。”

    薛国观等人听闻此言,心中也都是一阵感慨。

    他们深知长久以来,藩王、皇庄以及军田在赋税方面存在诸多特殊之处,这些税可比士绅们的税难收多了。

    毕竟士绅抗税你可以杀士绅,但王爷、军户抗税,你总不能杀他们吧?

    但如今朱慈烺明确表态,要将这些全部纳入统一纳税体系,看来这次朝廷在赋税改革上,确实是动真格的了。

    紧接着,朱慈烺神色一正,再次开口道:

    “另外,明日上朝之时,父皇会先宣布让天下所有的士绅补税,再然后,再以内阁的名义在朝堂上宣读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国策。”

    “不过不能告诉其他人这是本宫想出来的,就说是内阁和几位大人一同商议的结果吧。”

    在场的几人听到这话,脸上纷纷浮现出一抹苦笑。

    因为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很明显,他们这是成了崇祯和朱慈烺的‘背锅侠’。

    毕竟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虽然是对国家有利的国策,但无疑会得罪添加所有的士绅。

    然而事已至此,木已成舟,他们又能有什么异议呢?

    于是,众人只得拱手回应道:

    “臣等遵命!”

    与此同时,一旁的崇祯却只觉得一阵舒畅。

    不用当背锅侠的感觉可真好啊!

    就这样,提出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这一重大国策的人,便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以薛国观为首的内阁、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以及英国公。

    不管怎么说,到了现在这一步,宫殿内的气氛已然彻底缓和。

    众人先前的惶恐不安已被满脸的轻松所取代。

    因为他们皆是真心期望大明繁荣昌盛的臣子,深知这样的政策若能顺利实施下去,至少能保大明两百年安稳。

    而他们的子孙后代也将会随着大明一同昌盛。

    突然就在这时,前去太医院抓药的李新元匆匆返回,他身后的小太监手中还捧着一个托盘,托盘里静静躺着一支被折断的箭。

    箭头之上,血液已然变黑,很明显,这箭上是涂了毒的。

    众人瞧见这一幕,心中不禁又是一惊,然后不约而同的看向崇祯和朱慈烺,满眼皆是疑惑。

    不是说之前的刺杀是假的吗?

    这又是怎么回事?

    朱慈烺见状,略带尴尬地笑了笑,然后解释道:

    “莫要误会,这只是一个用来演戏的道具而已,本宫只是想让此事看起来更为严重些,如此方能更好地展开接下来的谋划。”

    众人听后,皆是一阵沉默,心中对这位年轻太子爷的心思深沉又有了新的认知。

    就按照这位太子爷之前的所作所为,日后若登上皇位,他们这些人恐怕日子不会太好过。

    不过,按照他们的年纪,估计也等不到那一天了。

    毕竟他们都已年迈,来日无多。

    想到这儿,众人甚至有些暗自庆幸,觉得不用在这位太子爷手下当差,倒也算是一件幸事。

    就这样,身为太子爷的朱慈烺居然被这些大明的忠臣给‘嫌弃’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