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看来,皇帝要杀自己的狗了! (第3/3页)
而是应道:
“请讲。”
骆养性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
“等我喝完这酒之后,请带我离开此处,莫要让我的家人看到我的尸体。”
“另外家人那边我早已交代妥当,这里的所有东西他们都不会带走,我的夫人只会带着孩子回老家,自此务农为生,绝不再回京城。”
“还望李大人高抬贵手,不要为难我的家人。”
李若琏听到这话之后点了点头。
“这点你大可放心,太子殿下不会为难你的家人。”
骆养性听到这话,心中高悬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不再迟疑,脸上闪过一丝决然。
紧接着,就在他正要端起酒杯,饮下这杯‘断肠毒药’之际,只见眼前人群突然散开,一个身影从黑暗中缓缓走出。
那人身影修长,步伐沉稳,不是朱慈烺又是谁呢?
骆养性看到朱慈烺亲自前来,心中猛地一震,复杂的情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其中感动占了大半。
他也顾不上喝酒了,膝盖一软,赶忙跪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说道:
“太子殿下,您来了!”
“没想到您竟亲自来送臣,臣真是死而无憾了。”
说着,他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额头与地面撞击之时,发出沉闷的声响,显然是用了力的。
不等朱慈烺有所回应,骆养性又说道:
“若有来生,臣绝对不会再犯之前的过错,多谢太子殿下饶过臣的家人,臣来世愿为殿下做牛做马,以报答殿下的大恩。”
说到最后,骆养性已泣不成声,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在脸颊上肆意流淌。
他是真的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了,但是到如今,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毕竟这世上从来也没有后悔药!
朱慈烺看着眼前一脸悔恨的骆养性,微微叹了口气,那叹息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随后他说道:
“起来说话。”
骆养性赶忙爬了起来,动作慌乱,险些吵着摔倒。
紧接着,朱慈烺径直端起桌上的酒杯,随后仰头一饮而尽。
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流下,在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
看到这一幕的瞬间,骆养性整个人都惊呆了,他的眼睛瞪得滚圆,下意识地伸手去夺酒杯,但为时已晚,那杯酒早就被朱慈烺喝了。
一时间,骆养性的手僵在半空中不知所措。
但紧接着,他就听到朱慈烺说道:
“骆养性啊骆养性,你还真是没口福呢!”
“要知道这可是宫廷的御酒,本宫只是想来送你喝一壶,怎么?难道你以为这是毒酒?”
这一刻,骆养性脑子瞬间一片空白,他难以置信地看向朱慈烺,又看看桌上的酒,满眼皆是惊骇之色。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想要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难道太子殿下不想杀他?
肯定是这样的!
要是杀他,送来的肯定是毒酒,可很明显这并不是毒酒!
想到这里,骆养性心中突然再次激动起来,那原本熄灭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熊熊燃烧,因为他意识到自己好像不用死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的声音再次响起。
“骆养性,你是个聪明人,所以废话本宫也就不多说了。”
“说实话,最开始的时候,本宫确实想杀了你。”
“即便你之前确实有些功劳,但也抵不过你犯下的诸多罪行。”
“不过本宫到底还是念旧之人,你之前做的一些事情本宫也还算满意,所以最终还是决定饶过你。”
“但是京城这个地方你不能再待了,去南京吧。”
“去南京找锦衣卫指挥使常延龄,协助他重整南京锦衣卫。”
骆养性听到这话,心中瞬间一阵狂喜,同时又充满了感激与敬畏。
此刻他哪敢说半个‘不’字?
当下赶忙跪地磕头,把地面撞的砰砰响,口中更是哽咽的说道:
“罪臣多谢太子殿下不杀之恩!”
“罪臣一定不辱使命,帮太子殿下好好整顿南京锦衣卫,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此时此刻,骆养性心里明白,朱慈烺送来的这壶酒其实就是一种警告,是要告诫他以后绝不能再有任何不臣之心。
否则下一次,这酒可就真的是毒酒了。
就在这时,朱慈烺又道:
“今晚好好睡一觉,明日一早带五千人出发,好好为本宫办事,本宫不会亏待你的家人。”
这话明显带着一丝威胁的意味。
若骆养性到了南京不好好办事,那他家人的下场可就难说了。
但此时此刻,骆养性早已彻底臣服,哪还敢有丝毫的不臣之心?
随即又重重地磕头说道: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让殿下失望,若是臣办不好这件差事,臣就提头来见!”
朱慈烺没有再说话,只是转身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消失在夜色中。
不多时,门口突然又传来一句话:
“这酒记得喝了,不要浪费。”
骆养性又是一个叩首。
“罪臣遵命!”
直到朱慈烺的身影彻底消失,骆养性才缓缓抬起头来,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
他的脸上还残留着未干的泪痕,但此刻却洋溢着一种重生的光彩。
对于这位太子殿下,他是真的心悦诚服了。
如此厉害的手段,如此高深的谋略,着实让他感到胆寒,也让他明白在这大明,唯有忠诚才能保住他的性命。
与此同时,正坐着轿子回东宫的朱慈烺也在思量南京锦那边的事情。
众所周知,在洪武时期,因为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所以这个时候的锦衣卫就是以南京为中心开展各项活动、负责保卫南京以及执行各种侦察逮捕等任务。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南京就是锦衣卫的大本营。
但是等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锦衣卫自然也跟着一起迁移到了北京。
不过朱棣还是在南京原有的行政机构的基础上,也设立了南京锦衣卫,作为北京锦衣卫在南方的分支和补充。
只是到了明末这个时候,随着大明政治的腐败和衰落,南京锦衣卫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