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为了以后能活的久一点,上朝的时间得改改了! (第2/3页)
口中高呼道:
“谢主隆恩!”
至此,关于崇祯遭遇刺杀的事情就算是到此为止了。
不过当然,这只是在朝堂上,真想要彻底结束的话,那还得把那些士绅们欠下的税款收上来再说。
紧接着,不等文武百官们有所反应,王承恩又掏出了第二道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近日来深感疲惫,再加上诸事皆有内阁和朝臣处置,因此决定恢复汉朝时期的‘五日一朝’”
“从今日开始,除特定时日,每五日进行一次早朝,期间若有大事,亦可临时增设朝会,以议国事!
“钦此!”
听完了第二道圣旨内容之后,文武百官们先是一愣,随后开始窃窃私语了起来,似乎没有想到崇祯居然会下这么一道圣旨。
事实上这道圣旨当然不可能是崇祯下的,而是朱慈烺下的!
崇祯甚至都不知道这回事儿!
不过这也没关系,因为这是朱慈烺一早就计划好的事情。
反正要他每天早上四点不到就起来上朝,他是真的做不到!
真要是这么干上几年,估计他迟早和崇祯一样,三十来岁的年纪就满头白发了,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事实上在华夏古代,皇帝们还真不是每天都必须要上朝的。
秦朝由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事务繁杂,所以上朝较为频繁,不过也没有明确史料表明是每天上朝的。
汉朝则是规定五日一朝。
隋朝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这些事情,不过按照隋文帝的勤勉,大概应该是每日上朝的。
当然,杨广就自不必说了,估摸着一个月能上个五六次就不错了。
唐朝一般是单日上朝,再加上每个月还会放假,所以一个月大概也就上十天左右。
元朝因为是异族,所以没有固定上朝的概念,基本上都是根据国家的各种事物安排上朝时间的。
至于明朝
好吧!
明太祖朱元璋确实规定皇帝要每天上朝的。
这大概是因为他出身贫苦,明白江山来之不易,所以才极为勤政。
再加上因为害怕宰相压制皇权,所以他又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国家大权独揽,每日都要上朝处理大量政务。
似乎在他看来,只有通过每天上朝与大臣们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国家的各种情况,以确保大明统治的稳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不过当然,这种规定其实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废除了。
原因是朱棣发明了内阁制度。
自从内阁制度诞生之后,大明朝的皇帝们就不再坚持每天上朝了。
其中更是出了嘉靖和万历这两位几十年都不上朝的活祖宗。
不过因为有内阁制度在,所以国家也基本上没出什么问题。
直到后来,崇祯当上了皇帝。
再然后,大明就又恢复到了太祖时期的每日一朝!
在过去的十四年里,除了生病和某些特定的节日之外,崇祯几乎每天都会上朝。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大明该亡国还是要亡国!
崇祯的勤勉非但没有拯救大明,反倒是把自己折腾的看起来像一个四五十岁的小老头。
所以,朱慈烺最终决定把上朝的时间定位五日一朝。
而且也不用担心朝政无人处理或处理不当,毕竟大明的内阁已经运行了两百多年,早就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并且内阁平时办公的地点就在皇宫之中,而皇帝同样居住在皇宫之中,有什么事情只需要通传一声皇帝就能立刻知晓并做出决断。
或者皇帝闲来无事,随时都可以去内阁和大臣们商议国事。
再加上锦衣卫、东厂、西厂遍布天下的耳目,也不用担心会被任何人欺骗。
总而言之,为了能活得好一点、久一点,朱慈烺觉得这样做还是很有必要的!
他将来一定要成为大明活得最久的皇帝!
与此同时,文武百官们也终于回过味来了。
虽然刚开始有些不解,再仔细想想,这对他们而言完全是一件好事啊!
毕竟有谁愿意半夜三四点就爬起来上朝的?
谁不想搂着娇妻美妾一觉睡到大天亮,然后也不用去见皇帝,而是直接去衙门办公的?
这种事情只是想想就觉得美滋滋啊!
紧接着,也不知道是谁先喊了一句: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圣明!”
其他的文武百官也是赶忙喊了起来:
“陛下圣明,太子殿下圣明!”
就这样,关于修改上朝时间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下了早朝,大臣们各自散去,朱慈烺回到东宫换了一身便服,然后带着一群人打算去京营看看。
昨日下达的调兵旨意早已经传到了京营,而且京营那边连夜便整顿好了,今日便是京营出征的日子。
所以朱慈烺打算亲自去看看,有些事情他也必须要交代一下。
不过,此次朱慈烺没打算让之前跟随征战辽东的那五万京营士兵去干这件事。
本来按常理,此事交予他们最为合适。
毕竟他们陪着朱慈烺和崇祯历经了辽东之战的血雨腥风,忠诚度已然达到顶峰。
尤其是在听闻南方士绅竟因交税问题妄图刺杀皇帝,他们个个义愤填膺,恨不得把那些士绅们全部都给宰了!
在这种情形下让他们去收税,似乎更加合适一些。
但这其实是行不通的!
因为京营的士兵大多是步兵,不久前刚从辽东返回京城,一路长途跋涉,他们的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了。
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休整,才能再次出征。
毕竟这些士兵也是人啊!
若此刻让他们即刻前往南方收税,长途奔袭之下,他们的身体恐怕难以承受。
所以,朱慈烺为了那些京营士兵的身体健康着想,最终决定派之前未参加辽东之战的京营士兵执行这次的任务。
当然,这些士兵同样也都是大明的精锐!
而且根据锦衣卫传来的消息,他们听闻之前参加辽东之战的士兵所获得的赏赐时,一个个满眼皆是羡慕。
毕竟别的不说,这次但凡是参加辽东之战的,最少都有五十两的赏银,其中不少人更是直接得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