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崇祯:什么情况?祖宗的烂摊子都要算到朕的头上? (第2/3页)
满心惶恐、不知所措之时,一旁一直没有开口的朱慈烺觉得时机已到,随后他轻咳几声清了清嗓子,这才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神情满是渴望,似乎在祈求朱慈烺能劝劝崇祯。
朱慈烺对着几位大臣微微点头示意,随后这才看向崇祯缓缓说道:
“父皇,关于大明宝钞贬值一事,儿臣倒是有个办法。”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目光中满是诧异,纷纷再次抬头望向朱慈烺,心中皆是好奇不已。
因为他们实在猜不到这位太子殿下究竟想出了什么办法,能解决这延续了三百年的难题。
紧接着,只见朱慈烺抬手轻轻一挥,站在一旁的王承恩立刻心领神会,迈着小碎步走上前来,手中还稳稳托着一个精致的托盘。
托盘上摆放着一些物件,赫然便是新版的大明宝钞、大明金币以及大明银币。
这些崭新的货币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迷人的光泽,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托盘最先被送到崇祯面前,崇祯假装随意拿起几张新版的大明宝钞看了几眼,然后有些诧异的说道:
“这些是什么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上面怎么有朕的头像?”
朱慈烺赶忙上前一步,恭敬说道:
“父皇,儿臣对现有的大明宝钞和金银货币进行了改革,这些东西就是改革之后的货币了。”
“至于这些货币上面为何会有父皇的头像,这其实也是儿臣故意为之!”
“因为儿臣想着只要将父皇的头像刊印在大明宝钞之上,随着大明宝钞在天下流通,全天下的百姓便能知晓父皇的尊容。”
“同时也能让百姓们知道朝廷对新版大明宝钞的认可,从而让百姓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版的大明宝钞!”
“儿臣一片苦心,还望父皇恩准。”
崇祯先是假装思索了一会儿,随后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太子所言不无道理,这件事情朕答应了。”
“承恩,去把这些新版的货币拿给他们看看!”
崇祯说着,指了指不远处跪着的诸位大臣,然后又道:
“你们也别跪着了,都起来吧!”
然而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大臣却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僵立在原地无法动弹!
内心更是犹如惊涛骇浪一般起伏!
因为他们都已经看出来了,刚才一切的一切,居然都只是崇祯和朱慈烺演的一场戏!
不然怎么皇帝刚一发怒,太子就恰到好处地拿出这些东西,而且崇祯一见到这些东西居然就立刻同意了?
再者说了,改革货币这种事情事关重大,太子怎么可能不和皇帝商量就自己决定?
也就是崇祯刚才的演技实在是太过逼真了,他们这才没有察觉!
此时此刻,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忍不住在心里骂娘了!
有什么事不能好好说吗?非要演这场戏?
直到王承恩捧着盘子来到了众人面前,众人这才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尽管心中对于刚才发生的事情很是无语,但不得不说的是,他们对于朱慈烺改革后的新版大明宝钞和其他货币也是充满了好奇。
所以站起身来之后,诸位大臣纷纷围拢过来,一时间,大殿内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些崭新的货币上。
而且只是一眼,诸位大臣就被这些新版的货币吸引住了目光,神情皆是惊讶和愕然。
因为这些新版货币,完全超越了他们的想象!
与此同时,朱慈烺也在一旁开始耐心的解释了起来。
“这新版的大明宝钞,采用了特殊的材料制作,具有极高的抗皱性,简单来说就是更加耐用,不会轻易破损。”
说着,朱慈烺随手拿起一张大明宝钞,在众人面前用力揉搓了几下,随后轻轻展开,直接那张新版的大明宝钞竟依旧平整如新,没有一丝褶皱。
诸位大臣看得目瞪口呆,似乎没想到这世间居然还有这样的纸!
事实上水洗牛皮纸本身并不抗皱,甚至还容易产生折痕。
朱慈烺一开始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然后询问造纸的工匠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结果没想到造纸的工匠们居然还真的有办法,他们在原材料中加入了一种连朱慈烺也不认识的东西,完美的解决了水洗牛皮纸容易产生折痕的问题。
还让这种水洗牛皮纸拥有了塑料一般的质感!
并且还可以防水!
紧接着,朱慈烺朝王承恩招了招手,王承恩立刻端来一盆清水。
朱慈烺接着说道:
“除此之外,用这种纸制造出来的新版大明宝钞还防水。”
言罢,他将手中的宝钞轻轻丢进水中。
诸位大臣见状皆是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之色更甚!
片刻后,在所有人惊讶的眼神中,朱慈烺伸手将新版大明宝钞从水中捞起,只见这新版的大明宝钞虽然湿漉漉的,却依然完好无损。
甚至连上面的字迹也清晰如初,没有丝毫褪色。
本以为这样就完了,但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另外,因为新版的大明宝钞采用了特殊的油墨,这就导致新版大明宝钞在阳光下会呈现出特殊的光泽,这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防伪标志。”
诸位大臣听到这话,再也顾不上各自的形象,纷纷拿起一张大明宝钞,然后快步走到阳光照射的地方仔细查看。
果不其然,新版大明宝钞在阳光的照耀下,散发着五彩斑斓的光泽,简直堪称绚丽夺目,令人惊叹不已。
“这东西真是妙啊!”
“和他一比,旧版的大明宝钞简直不能看了!”
“只是没想到天下居然还有这般神奇的纸张!”
一时间,诸位大臣不禁发出阵阵赞叹,对这新版宝钞的神奇之处深感折服。
但很快他们还是反应了过来,最后纷纷再次折返了回来,又将手中的新版大明宝钞放回了托盘之中。
然后又拿起了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观察了起来,称赞之声依旧不绝于耳。
这些东西完全超出了他们对于货币的认知!
片刻之后,诸位大臣这才恋恋不舍的放下了手中的各种货币,然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毕竟他们可没有忘记,自己现在还在面圣呢!
不过当然,崇祯这会儿也不在意这点了,因为他其实还蛮喜欢看到大臣们刚才那副样子的。
这让他有一种特殊的自豪感。
接着,只见薛国观一脸感慨,由衷的赞叹道:
“这些新版的货币制作如此精良,若是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定能让大明的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其他几位大臣也纷纷点头同意。
旧版的大明宝钞和新版的大明宝钞相比,确实如同废纸一般。
尤其是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造型更是精美无比,比起那些普通的金银不知好看了多少倍,简直可以堪称是艺术品了!
等到大臣们感叹完之后,朱慈烺再次开口道:
“看来诸位都认可了本宫改革大明现有货币的想法,既如此,那本宫就说说接下来的打算吧!”
“首当其冲的便是大明宝钞的改革,往日大明宝钞制作工艺粗疏简陋,致使百姓对其接纳程度极低,一路贬值至如今这般窘境。”
“一贯大明宝钞仅能兑换五六十文钱,这在以后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所以当下首要之举便是对大明宝钞进行改革。”
“诸位之前所见,便是改革后的大明宝钞模样。”
“当然,本宫心里明白,单单只是改了样子并不算是什么改革。”
“若想让新版大明宝钞在大明境内顺畅流通,关键在于将其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彻底绑定。”
“后续,朝廷会针对新版大明宝钞制定明确兑换规则,也就是一贯新版大明宝钞可兑换一两白银以及一钱黄金,且兑换不限数量。”
“无论持有多少新版宝钞,皆可无上限地兑换大明金币与银币。”
“你们刚才看到的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就是用来和大明宝钞互相兑换的!”
大臣们听闻此语,有的微微皱眉,暗自思忖其中利弊。
有的交头接耳,小声议论着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他们心底其实也都清楚,以往大明的百姓之所以不愿接纳大明宝钞,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朝廷过往对大明宝钞的规定。
那就是百姓虽然可以使用金银兑换大明宝钞,却无法反向用大明宝钞兑换金银。
在这般不对等的规则下,大明宝钞自然遭人嫌弃。
可要是真依朱慈烺刚才所说的办法执行,这一长久以来的难题便能迎刃而解。
紧接着,户部尚书倪元璐突然脑海中灵光一闪,像是想到了什么重要的问题赶忙开口问道:
“敢问太子殿下,待新版大明宝钞推行之后,旧版的大明宝钞该如何处置?”
崇祯听到这话,突然间也是来了兴致,他刚才倒是忘了问朱慈烺该怎么处理旧版的大明宝钞了。
朱慈烺则是淡定的回应道:
“虽说朝廷决意改版大明宝钞,但旧版大明宝钞朝廷依旧认可。”
“只是百姓必须用手中的旧钞兑换新版,至于兑换比例,稍后我们再详细商议。”
几位大臣闻言,暗自长舒一口气,脸上紧张的神色也缓和了许多。
他们最怕新版大明宝钞一经推出,旧版便直接作废,毕竟身为朝廷大臣,哪家没有崇祯赏赐的大明宝钞?
旧版的大明宝钞要是作废的话,那他们可真是损失惨重了。
再者,大明宝钞虽然贬值严重,但在京城的地界上还是可以流通的,要是作废的话,普通的百姓也得损失一大笔钱。
索性这些都不再是问题了!
不过紧接着,内阁大臣张志发又想到另一个关键问题,然后开口问道:
“太子殿下,臣还有一事不明,敢问崇祯年间之前的大明宝钞是否也可以用来兑换新版的大明宝钞?”
“据臣所知,现今这市面上,仍有万历年间、甚至更早的大明宝钞在流通,这些大明宝钞应该如何兑换?”
朱慈烺很明显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然后语气平稳地回应道:
“无妨,但凡我大明此前发行的宝钞,均可.”
“等等!”
然而没等朱慈烺把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