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室人口太多了怎么办?很简单,把他们都送到战场上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室人口太多了怎么办?很简单,把他们都送到战场上去!

    第二百二十一章 宗室人口太多了怎么办?很简单,把他们都送到战场上去! (第1/3页)

    不过仔细想想好像又有点不太对劲,身为大明藩王,周王怎么会不知道藩王无诏不得进京这件事情?

    朱慈烺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索性也就不再去想了。

    他打算等到明天亲自去会会这位周王!

    但在这之前,他还得先去见见崇祯,问问崇祯这件事情到底该怎么办。

    毕竟这种涉及宗室之类的事情,他实在不好擅自做主,还是得和崇祯这个皇帝商量一下才行。

    不过朱慈烺估计崇祯对这些宗室应该没什么好脸色。

    这样想着,朱慈烺这才看向李若琏说道:

    “行了,这件事情本宫知道了,你继续派人严密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如有任何异动即刻上报。”

    李若琏听到这话,当下便松了口气,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也稍微放松了些许。

    随后赶忙拱手说道:

    “殿下放心,此事臣定会安排妥当。”

    朱慈烺没有再说话,只是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李若琏躬身行礼之后,转身快步离开了书房。

    等李若琏离开之后,朱慈烺随即也回到了寝宫。

    寝宫内,烛火摇曳,郑小妹侧身而卧,似乎早已沉入梦乡。

    柔和的月光透过雕花窗棂,轻轻洒在她的脸庞上,仿佛为她蒙上一层梦幻的薄纱,显得格外恬静,散发着令人心安的气息。

    一旁的宫女想要上前为朱慈烺脱衣,却被朱慈烺伸手给制止了,只能躬身退下。

    随即朱慈烺自己脱掉外衣,然后小心翼翼地掀起锦被轻轻躺下。

    他微微侧身,将郑小妹搂入怀中。

    郑小妹似有所觉,在睡梦中轻轻动了动,嘴角仍挂着一抹浅浅的笑意。

    第二天一大早,朱慈烺起床之后连早膳都没来得及用,便直奔皇宫而去!

    此时,坤宁宫内,崇祯与周皇后也刚起来,此时正准备用膳。

    瞧见朱慈烺匆匆赶来,周皇后先是一愣,随即露出一抹温柔亲切的笑容,赶忙吩咐身旁的太监多加一副碗筷。

    周皇后很聪明,她知道朱慈烺这个时候来见崇祯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不过再重要的事情也得吃完饭再说吧?

    朱慈烺见状,虽然也是不好推辞,便默默走到桌前与崇祯、周皇后一同用膳。

    吃了两个奶香馒头又喝了一碗稀饭之后,周皇后随即放下碗筷,微笑着看向朱慈烺与崇祯说道:

    “本宫突然想起还后宫有些琐事要处理,就先走了,你们父子二人慢慢吃吧。”

    说罢,也不等父子二人说些什么,周皇后随即便带人离开了。

    崇祯和朱慈烺则是继续埋头干饭,等到吃饱之后,桌上的东西就被撤了下去。

    崇祯自然也知道朱慈烺这个时候来找他肯定是有要事相商,随即也懒得说什么废话了,直接开口道:

    “说吧,这次又有什么事情?”

    朱慈烺先是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说道:

    “父皇,根据昨日锦衣卫密报,周王似乎秘密进京了。”

    “此外,一起来的还有三个郡王以及其他十几名宗室子弟。”

    什么?

    崇祯听闻此言,原本平静的脸庞瞬间涨得通红,好似熟透了的番茄,双眼圆睁,满是不可置信之色。

    下一秒,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下意识地紧紧握成拳头,整个身体都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显然,这个消息对于崇祯而言实在是太让他震惊了!

    紧接着,崇祯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破口大骂道:

    “这些该死的家伙到底要做什么?他们难道不知道大明律法规定藩王无诏不得进京吗?”

    “他们简直是在自寻死路,朕要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此刻的崇祯,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口中不停地咒骂着这些无诏进京的藩王郡王。

    朱慈烺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崇祯盛怒的模样心情却是相当的平静。

    等到崇祯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之后,朱慈烺这才继续说道:

    “父皇,儿臣觉得此事并非表面这般简单,身为大明宗室,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无诏不得进京?”

    “而且如果儿臣所料不差,真正的周王恐怕已经不在人世了。”

    嗯?

    崇祯听到这话,瞬间又是一脸诧异,眼中满是疑惑,显然不明白朱慈烺为什么突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刚刚还说周王带着郡王和宗室子弟秘密进京,怎么这会儿又说周王已死?

    事实上,朱慈烺也是在今天一大早方才得到了这个消息。

    昨天晚上,锦衣卫奉命对这些无诏入京的宗室们展开了一番极为深入细致的探查。

    结果经过多番排查之后,终于发现那群人中竟无一人的年龄与周王相契合。

    锦衣卫并未就此罢休,顺着线索进一步深挖追查,终于查明此番率众进京的并非周王本人,而是周王的世子朱绍烔。

    而且根据一些其他的线索,他们知道周王大概已经死了。

    至于更具体一些的事情,锦衣卫目前也查不到了,毕竟那些都是大明宗室,总不能把他们打入诏狱严刑拷打吧?

    因此,只能等亲自见到周王世子后当面询问,或许才能知晓事情的全貌。

    紧接着,朱慈烺便将锦衣卫一大早送来的消息大概为崇祯讲述了一下。

    听完了朱慈烺的话之后,崇祯的情绪逐渐从最初的盛怒稍稍平复了一些。

    再加上目前河南那边的具体情况,崇祯大概也就知道这群宗室为何要冒险进京了。

    毕竟众所周知,河南一带如今已被李自成彻底攻陷,沦为一片废墟。

    对于那些宗室子弟而言,若不逃离河南,那无疑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李自成对待朱家宗室子弟那可是向来是毫不留情的,几乎秉持着赶尽杀绝的态度!

    其中最出名的,自然要属福王了!

    设身处地去想,倘若崇祯自己处在周王当时的处境,面对如此绝境,为了自己家人的性命恐怕也会当机立断,选择逃离河南吧?

    但即便理解他们的无奈之举,这却绝不能成为他们公然违背祖制的借口!

    不然以后哪个地方有人造反,当地的藩王就直接舍弃一切逃到京城来,那这天下岂不就乱套了?

    想到这里之后,崇祯深吸了一口气,试图将内心复杂的情绪平复下去。

    最后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朱慈烺身上,开口问道:

    “说说吧,对于这件事,你打算如何处置?”

    崇祯心里十分清楚,如今的大明,说到底还是由朱慈烺说了算的。

    而朱慈烺之所以要来询问自己的意见,大概是因为此事涉及皇室宗亲,影响重大,终究还是得由他这个皇帝出面定夺,方能彰显皇室的威严。

    在辽东之战以前,崇祯或许还有些无法接受这样的处境,但现在,他已经完全接受了。

    甚至哪怕朱慈烺不和他商量,直接做出决断,朱慈烺也不会有任何不满。

    紧接着,朱慈烺这才开口道:

    “儿臣认为,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先见见周王世子和其他宗室,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将所有细节都探究清楚之后,再做最终的定夺。”

    崇祯听后,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事不宜迟,即刻下令让周王世子和其他宗室见驾吧!”

    于是片刻之后,一队锦衣卫火速前往了城外的灾民聚集地。

    与此同时,城外的灾民聚集点。

    周王世子朱绍烔早上醒来的时候就察觉到自己的金印和金册不见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十分慌乱,还以为是不小心丢在了半路上。

    可自己一想又觉得不对,这种东西他都是随身携带的,时不时的就要检查一次,怎么可能会丢在半路上?

    随即他赶忙让其他宗室子弟帮忙寻找了起来,但依旧没有找到。

    可紧接着,他突然就冷静了下来。

    因为他已经大概猜到了是怎么回事,多半是因为有人察觉到了他们的特殊身份,对他们展开了调查,然后偷走了他的金银河金册。

    毕竟这里乃是京师,到处都是锦衣卫、东厂、西厂的探子。

    再加上他们昨日在半路上和巡逻的官兵起了冲突,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也在情理之中。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周王世子的神色逐渐恢复平静,原本慌乱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等到周王世子将自己的猜测告诉了其他宗室子弟之后,这些人也瞬间安静了下来,没有丝毫焦急的模样。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自然是因为他们此番之所以会冒险来到京城,本就是为了求见崇祯。

    如今,既然锦衣卫已经注意到了他们,那就意味着崇祯也知道了他们来到京城的消息,想必要不了多久便会接见他们。

    如此一来,他们的目的已然达成,又有何可着急的呢?

    至于藩王无诏不得进京的规矩,他们都已身处京师,又怎会再去在乎这些?

    而他们之所以会来到京城,无非也只是求一条活路罢了!

    犹记得几个月前李自成围困开封之时,局势岌岌可危。

    即便当时老周王拿出了全部的家产犒赏军队招募百姓抵抗闯贼,却依旧阻挡不了李自成的大军。

    就在城门即将被攻破之时,老周王当机立断,让周王世子带着其他宗室子弟迅速逃离河南。

    当时周王世子和其他宗室子弟皆是一脸茫然,甚至不知所措。

    因为他们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开封一带,根本不知该逃往何处。

    而且作为大明的藩王,若无诏令,即便身死也只能死在封地,若擅自逃往别处,同样是死路一条。

    老周王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道理,然后直接告诉他们,其他地方都不能去,去了也是难逃一死。

    若想活命,唯有逃去京城,将河南发生的惨状告知皇帝,并祈求皇帝的原谅。

    就算皇帝无法饶恕他们擅离封地之罪,看在血脉亲情的份上,或许也会网开一面,只将他们关押在凤阳高墙之内。

    到了那时虽说失去了自由,但至少能保住性命,一辈子衣食无忧,总好过死在这里。

    最终,生死存亡之际,周王世子还是听从了老周王的安排。

    他本想带着老周王一同离开,却遭到老周王的言辞拒绝。

    老周王深知自己身为藩王,是绝不能离开封地的,他要是跟着一起逃走,子孙必将性命不保。

    相反,若是他死在封地之内,死在闯贼手中,子孙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于是,老周王当机立断,毅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