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这大明,也太他妈的难救了! (第1/3页)
文华殿内,此刻突然安静的有些可怕!
朱慈烺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贫民与流民因生活困窘,缺衣少食,在寒冬中冻死街头,这点朱慈烺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也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
毕竟古代不比现代,发生这样的事情情有可原。
可话说回来,驻扎在京城的将士,他们明明有朝廷发放的棉服、煤炭等过冬物资,他们怎么也会被冻死,这实在是荒谬绝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慈烺低声喃喃自语,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下一秒,他猛地转头,目光如炬,直直地看向李邦华。
在他看来,李邦华身为兵部尚书,掌管着京城及各地军事防务,对这样的状况必定了如指掌,理应知晓这背后的隐情。
与此同时,李邦华早已站起身来。
只见他神色凝重,声音低沉却清晰的说道:
“回禀太子殿下,此事千真万确,绝非虚言。”
“虽说每年朝廷都会为京营及其他驻京将士拨付棉服与取暖煤炭,然而这些救命物资,在层层下发的过程中,被官吏和太监肆意贪污。”
“真正能送到将士手中的,不过寥寥无几。”
李邦华的声音愈发沉重,又带着一丝痛心:
“正因如此,时常有士兵被冻死,冻伤的更是不计其数。”
“不少士兵手脚严重冻伤,别说是打仗了,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难以做到。”
“再者,九边以及辽东的局势更为严峻。”
“因朝廷财政常年入不敷出,已许久未曾为将士们补发新的冬装,致使许多将士难以抵御刺骨严寒。”
“尽管朝廷偶尔会向辽东运送煤炭,可路途遥远,沿途损耗极大,根本无法保障每一位辽东将士都能顺利熬过寒冬。”
“实际上,辽东及九边将士在冬季的死亡率更高,粗略估算,每十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冻伤或冻死。”
“臣正是考虑到这些,才打算今年优先为辽东和九边将士更换冬装,确保他们能平安过冬。”
听到这番话之后,朱慈烺彻底陷入了沉默职中,脸上阴云密布,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此事竟严重到这般地步。
不仅京城本地官兵会在寒冬冻死,辽东那边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人被冻死或冻伤。
将士们在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本就艰辛无比,没想到到了冬天竟还要面临被冻死的威胁,这让朱慈烺如何能接受?
下一秒,朱慈烺心中的怒火再也压抑不住,厉声喝道:
“来人!”
声如洪钟,在殿内久久回荡,震得人耳膜发疼。
话音刚落,门口两名身着厚重铠甲的大汉将军,迈着沉稳的步伐迅速走进殿内。
铠甲相互碰撞间,发出清脆的声响。
二人“扑通”一声跪在朱慈烺面前,拱手道:
“臣在!”
朱慈烺目光如刀,冷冷地盯着二人,一字一顿地吩咐道:
“传旨下去,速令锦衣卫即刻调查去年京城将士冻死冻伤事件,若查明有人贪污,不论其官职多高,身份如何,即刻处斩,家产全部抄没!”
两名大汉将军听后,顿时吓了一跳,好端端的怎么又要杀人了?
但很快他们还是反应了过来,忙不迭地回应:
“臣遵命!”
随后迅速起身,脚步匆匆地退下。
显然,朱慈烺这次是真的被激怒了。
倪元璐和李邦华见状,相互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担忧。
他们其实也清楚此事的严重性,可朱慈烺这般雷厉风行、大开杀戒的做法,让二人不免心生忧虑。
然而话到嘴边,看着朱慈烺满脸怒容,二人又将话语咽了回去,然后默默地站在一旁。
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与压抑的气息仿佛让人透不过气来。
片刻之后,朱慈烺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翻涌的怒火,语气也缓和了许多:
“二位坐下吧,本宫只是一时太过于生气了。”
“接下来咱们继续商议此事的应对之策。”
二人听后,这才小心翼翼地重新坐下。
朱慈烺先是将目光转向倪元璐,然后问道:
“如今大明每年能产多少棉花?”
倪元璐恭敬地回答:
“启禀太子殿下,如今我大明的棉花主产区集中在江南地区,像松江府、苏州府、常州府。”
“北方地区也有种植,分布于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地,此外,湖广、陕西部分区域也有棉花种植。”
“但近年来北方天灾不断,流寇又四处肆虐,致使北方棉花产量锐减,如今还不及以往的十分之一。”
“江南一带的棉花,因陛下之前加重赋税,不少百姓为维持生计,纷纷改棉种粮,所以,如今每年棉花种植面积大概不到一千万亩。”
“按亩产二十斤计算,每年产量大概两万万斤。”
两万万斤,也就是两亿斤了!
朱慈烺微微点头,心中暗自盘算,就这点棉花,根本无法满足大明如今的需求。
因为大明如今光是在籍的人口都有九千万,加上那些不在籍的,人口最起码在两亿左右。
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人也就只有一斤棉花!
而且这些棉花大部分都会被用来制作成布匹,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才会用来填充过冬。
也就是说真正用来过冬的,平均算下来的话每人恐怕连半斤都没有!
如此一来,朱慈烺都不敢再想下去了.
他只能继续追问:
“这些棉花最终都流向何处?”
倪元璐继续说道:
“其中一半流入江南的纺织业,被制成布匹销售到大明各地。”
“约三成流向市场,供百姓制作冬衣、填充被褥。”
剩下两成左右用于交税,交税分折银和实物两种方式,但因之前偷税漏税现象猖獗,收缴的棉花实物数量稀少,去年还不到一百万斤。”
“今年因为朝廷收缴欠税,所以大概收缴了三百万斤。”
“不过即便如此,依旧远远不够,按照臣的统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