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大明以后每年的税收有多少?答曰:八千万两白银! (第3/3页)
竟这个数字确实是有点夸张了。
但更为关键的是,税收总额大幅增长了四倍,可老百姓的负担却实实在在地减轻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新增的税收大多落在了那些士绅豪强的头上。
这些士绅豪强,占据了大明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积,以往却大多不用交税,如今新政推行,他们也必须依法纳税。
也就是说,受苦的不再是普通百姓,而是这些往日里逍遥自在的士绅豪强。
以往虽说大明实行三十税一的政策,可实际征收下来,往往高达三十税五,算下来的话也和新的税收差不多了。
表面看来,这新的政策似乎并没有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里面可是包含了人头税、田赋、均徭银以及各种奇奇怪怪的税。
特别是人头税,这玩意儿从古至今都有,虽然朝廷一般规定是成年之后才会收取,但到了地方上之后基本上都是出生就会收取。
平均下来一个人一年也就一钱银子,而这几乎都顶得上一亩地半年的税收了!
不得不说,清朝虽然是一个很让人唾弃的朝代,但雍正的这一国策却是实实在在的为普通的老百姓着想的。
朝堂上的大臣们,不少人本身就坐拥大量土地,对税收中的种种猫腻心知肚明。
可即便如此,面对如今这全新的税收数据与政策,他们依旧觉得难以置信。
崇祯更是激动得难以自已,双手不自觉地揪着胡须,竟一下子揪下了一大把。
要知道这可是整整八千万两银子的税收啊!
他以前就连做梦都没有梦到过这么多的银子!
想当初,国家每年的税收全部加起来还不到两千万两,几乎没到年底就会全部花光。
以至于常常拿不出钱来给军队发饷、给百官发俸禄,为此他几乎愁白了头。
可如今因为这一系列改革之后,每年竟能有如此巨额的税收,且还不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这对于崇祯而言简直宛如梦幻。
但事实就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
商议完最终结果之后,内阁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气敛息,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崇祯,仿佛在等待他做出最后的定夺。
毕竟事关重大,还是得由皇帝亲自点头之后,内阁和户部才能开始接下来的行动。
崇祯先是微微一怔,但很快回过神来,原本因激动而涨红的面色逐渐恢复平静。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澎湃,然后语气沉稳地说道:
“既如此,便这般定下来吧。”
“内阁即刻草拟圣旨,昭告天下国家新的税收政策。”
“除此之外,《大明日报》最近半个月的内容,全部围绕此事展开宣传,务必让天下百姓都知晓这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的诸多好处。”
内阁大臣们与倪元璐赶忙起身,恭敬地行礼道:
“臣遵命!”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这件事情已经结束时,倪元璐突然眉头紧锁,神色忧虑地再次开口道:
“陛下,臣还有一言,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这会儿心情很是高兴,听到这话当下便道:
“爱卿有话便说!”
其他人听到这话,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了倪元璐,似乎也好奇他接下来想要说什么。
随即,众人就听倪元璐说道:
“尽管朝廷如此大费周章地推广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可百姓无地可种的现状似乎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
“土地依旧大多集中在士绅豪强手中,且他们手中的地契等手续一应俱全,只要按时纳税,朝廷便不能强行将土地夺回。”
“如此一来,大多数的普通百姓依旧无地可耕,这又该如何是好?”
崇祯听闻此言,原本舒展的眉头瞬间又皱了起来,脸上满是忧虑之色。
因为他刚才还真没想到这点!
而在场的其他几位内阁大臣们,脸色也都变得有些难看了起来。
因为他们名下也有很多的土地,少的数千亩、多的数万亩,且都已经补缴了欠税。
从律法上来说,朝廷确实不能对他们怎样。
可是倪元璐提出的这个问题,还是瞬间戳中了他们的痛点,也道出了众人心中最担忧的事情!
那就是朝廷会不会为了解决百姓无地可种的问题,直接强行抢夺他们手中的土地?
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他们可就要骂娘了.
崇祯也意识到了问题的棘手性,他本就是个爱面子、重声誉的人,人家既然都已依法交税,他又怎能光明正大地去抢夺土地?
若真如此,大明怕是瞬间就会陷入大乱之中。
想到此处,崇祯下意识地将目光转向朱慈烺,期望从朱慈烺那里得到解决之道。
眼看着崇祯突然看向了朱慈烺,其他大臣的目光也都看向了朱慈烺,似乎在等待他的回答。
事实上,朱慈烺也早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想到了解决的办法。
咳咳
只见朱慈烺先是轻咳几声清了清嗓子,而后这才不紧不慢地说道:
“关于此事,本宫其实早已考虑周全。”
“解决之道也并不复杂,可从两方面着手。”
“其一,由朝廷出面,购置士绅豪强手中那些合法持有的土地,之后再将这些土地转售给普通百姓。”
“当然,本宫也知道普通百姓手头拮据,恐无足够银钱购置土地。”
“但这无妨,因为大明皇家银行可借银两给他们,助其完成土地购置。”
“至于利息,届时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有必要的话利息可予免除,百姓仅需偿还本金便可。”
“举例而言,若一亩地售价为十两银子,一个百姓想要购置十亩土地,共计一百两银子。”
“那么大明皇家银行可以借给这个百姓这一百两银子用于购买土地,而这个百姓可分十年乃至二十年还清这笔银子。”
“倘若遭遇大灾之年,那么这期间的银子就会免除。”
“总归一句话,朝廷即便亏钱,也绝不能损害百姓分毫利益。”
众人听闻此言,纷纷点头,脸上满是赞同之色,同时暗自松了一口气。
毕竟买他们的土地总比抢他们的土地好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