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02章 TVB已死,亚视当立! (第2/3页)
是啊!
自己虽然入了这一天局,却也只是无关痛痒的一个马前卒罢了。
而且,虽然这一篇檄文是为了小林天望出了力,却并不真的代表了他的立场。
不管TVB和小林天望双方,谁输谁赢,和他又能有多大的关系呢?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凝重渐渐化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带着一点感慨的笑意。
只能说,小林天望在这港岛当中,每一步举动,都是如此的出人意料,才会这般让他忍不住沉思探究起来。
“哈哈,阿阳,你说得对!是我钻牛角尖了。确实,这小子……当真是个商业鬼才。港岛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各方势力盘根错节,华人、英资、左派、右派,还有我们这些所谓清流……
他却能在其中火中取栗,步步为营,屡屡得手。这份眼光,这份手腕,这份胆魄……不得了,当真不得了!”
查良镛的眼中闪烁着这么一股异样的光芒。
这光芒里有惊讶,有赞叹,更有一丝被点燃的,那久违的创作火花。
“若非我早已封笔……真想以这小林天望为蓝本,写一部现代商战传奇。少年天才,白手起家,短短数月搅动香江风云,东洋起家,港岛登顶,力战豪门……这故事,可比武侠更跌宕,更精彩啊!”
王阳闻言也是眼睛一亮,顿时来了精神,激动地怂恿道:“查生!这有何不可?小林生今年才将将二十岁,这经历就是活脱脱的少年英雄、商界传奇!
您写的都是历史武侠,若能以他为原型,写一部当代商战巨著,讲述资本与传媒的搏杀,豪门与新贵的较量……这必定能轰动文坛,在《明报》连载,引起的反响恐怕不会亚于《寻秦记》!绝对是大火特火啊!”
查良镛看着王阳激动的样子,却是摇头笑了笑。
他缓缓站起身,开始收拾桌上的文件。
但凡任何一名作家,遇到小林天望这般传奇的人物,都会忍不住心里痒痒的。
只不过,小林天望现在还这么年轻,若是这个时候,就以他的当前成就去写一篇小说的话,以后怎么办?
中国人讲究的是“盖棺定论”,别说金庸现在已经封笔了,就算是没封笔,他也不会轻易的以还在世的人物为原型进行创作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写的武侠都是历史小说的原因,顶多是把一些现实中讨厌的人写成小说里的恶人,出一出气罢了。
“罢了罢了,方才不过是一时兴起,胡言乱语罢了。封笔之言,岂是儿戏?
况且,写了这半辈子,该说的故事,该写的人心,也都写得差不多了。这把老骨头,早已没有当年那股锐气和精力,再去构建一个全新的宏大世界了。”
查良镛笑着说道,然后便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西装外套,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
“这风起云涌的港岛,这波澜壮阔的时代,还是留给那些更有冲劲的年轻人去书写吧。我们这些老家伙,看着就好。”
查良镛说完,又对王阳笑了笑,便向门口走去。
他的背影透着一丝文人迟暮的萧索,却也带着一种卸下重担的轻松。
而王阳看着自己家老板消失在门口,却也是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惋惜地遗憾道:“唉……好不容易见查生被勾起了创作欲望……真是可惜了。若真能写出来,该是何等精彩的一部小说……”
等王阳也离开了,这办公室的灯光终于熄灭,只剩下窗外维港的灯火,映照着王阳脸上那一份挥之不去的遗憾。
……
而另一边,在深水埗唐楼那狭窄拥挤的楼道。
这两日却因为金庸的那篇檄文,而彻底成了全港关注的焦点。
这屁大点的港岛,养着如此多的报社,也真的是为难那些狗仔记者了。
为了填满报纸上的版面,这一天天的挖掘爆点的新闻,编写吸睛的内容,这好不容易抓住一个热点,当然要持续追踪,把全港民众都关心的问题给探寻清楚真相来嘛!
所以,这狭窄的楼梯间挤满了举着相机和话筒的记者,以及闻讯赶来看热闹,和表达同情的左邻右舍与热心市民。
没办法,尽管林火旺强调说要保护吕家的隐私,但本身吕瑞容参加港姐以来,她家在那一片就够高调的了。
哪怕是隔了五条街的街坊,都知道那边吕家的阿容就是这次港姐的季军。
港岛就这么屁大点的地方,谁家出了点什么事,出了什么名人,压根是瞒不住的。
所以,当《明报》上报道出,吕家为了给吕瑞容缴违约金,竟然去借高利贷,立马就引发轰动,狗仔和热心市民全围堵在了吕家的小小门面前。
“吕生,吕太!再讲讲当时的情况啦!TVB方小姐是不是真的很凶?”
“你们女儿好惨啊,不肯签那个‘卖身契’就被逼成这样……”
“喂!TVB真是吃人不吐骨头!连吕小姐这样有骨气的都要逼死!”
“阿叔阿婶别怕!全港市民支持你们!”
吕家的门敞开着,吕父佝偻着背坐在一张旧木凳上,双手捂着脸,肩膀微微耸动。
早在这些人堵上门之前,吕瑞容就已经躲到了林火旺送给她的中环小公寓当中,并且她很认真地交待自己的父母和弟弟,应该要怎么样面对即将找上门来的这些记者们。
必须要把自己一家,死死的摆在弱势的位置才行。所以这就对她爸妈的演技有了比较大的要求。
所幸的是,吕父吕母还是很入戏的,毕竟这也是真实的情景重现。
吕母一想到前两日那种绝望感,立马就红着眼圈,声音哽咽。
她不厌其烦地对着伸到面前的话筒和一众目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那日的“惨状”。
“……那个方小姐……好犀利啊!她话,要么签,要么就赔一百五十万!一百五十万啊!我们这种住唐楼的小市民,去哪里找?把我们全家卖了都不值啊!
我同我先生,走投无路,逼到没办法……只能去……只能去……”
她似乎说不下去了,只是用力拍着大腿,眼泪就这么簌簌落下。
而在旁边的吕父适时地放下捂脸的手,露出一张愁苦绝望的脸,声音沙哑地接上说道:“只能……只能去求人,借……借了高利贷……想着先保住阿容……可我们,我们拿什么还啊……”
他声音里充满了恐惧和无助,并且加上恰到好处地停顿,留给记者和围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是吕家被逼借高利贷的绝境。
“太过分了!”
“简直没王法!”
“TVB就是吸血鬼!邵爵士捐再多楼也掩盖不了!”
“支持吕小姐!告他们!”
围观的市民义愤填膺,议论声、咒骂声沸反盈天。
记者们则双眼放光,手中的相机“咔嚓”声不绝于耳,录音笔紧紧对着吕家夫妇,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煽情的细节。
这些记者们自然是知道,这样的情节和画面,是最容易引发公众同情的,也是最佳吸睛的标题。
他们才不管TVB的死活,他们要的就是爆点和热度。
深水埗老唐楼里这对可怜父母的“悲情控诉”,配上金庸的檄文和邵爵士的慈善声明,几下鲜明的对比,简直是天赐的新闻猛料!
撰稿的标题和导语,已经在他们脑中飞速成形。
这里的喧嚣一直持续到深夜,人群才在巡逻警员的劝解下渐渐散去。
楼道里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昏暗和安静,只剩下垃圾被踩踏后的痕迹和那一股难以消散的浑浊气味。
左邻右舍看完热闹之后,也都心满意足的回去了。有些接受了记者采访的街坊,甚至都些激动得睡不着,恨不得马上就到明天早上,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采访所说的内容变成铅字。
吕家的那扇薄薄的木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吕父脸上的悲苦,在人群离开之后,便又瞬间褪去了大半,取而代之的却是一种后怕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