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一人之下的儒修 > 第十一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十一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十一章 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1/3页)

    “听说鬼子那边派过来的官方组织阴阳寮里的阴阳术士,都快被杀绝了。”

    冯耀跟傅源面对面坐着,一边喝酒吃菜,一边道:“是你干的吧?”

    目光落在傅源手腕上,那枚碧翠的手镯,隐隐透着一丝血色,不过这丝血色正在慢慢淡去。

    傅源随口道:“嗯,是我。”

    “我就猜到是这样。”冯耀开心的道:“不见不闻觉险而避,难怪鬼子设下的陷阱,总是逮不住人,这就是所谓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傅源点头,道:“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冯耀犹豫了一下,还是道:“杀戮太多,会让灵台蒙尘,何况凭你一人之力,也没办法扭转天下大势。”

    傅源摸着手腕上的定风波,道:“我知道,不过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正是我浩然之所在!”

    《论语》中有这么个故事,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人“问从哪来来”,子路回答“从孔子那里来”,看门人就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孔子身处战国乱世,礼崩乐坏,同样的人道混乱,诸侯争霸,难道孔子不知道当时的世道不适合讲“礼”?

    但他还是要周游列国,宣扬周礼,推行仁道,这就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在当时看来,孔子是在做无用功,但是却在人们心中,种下了一颗“仁”的种子,若非如此,后世之人心中,也就没有“仁”这种东西了。

    现代很多人在受了委屈,遭受不公时,在抱怨无处说理的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理”这东西,正是当时孔子做的无用功,种下的“仁”在所有人内心生长出来的。

    想说理,首先要让这世道有“理”,让人们心中有“理”,才有资格去求“理”!

    在西方,以血统论出身,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