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重活一世,我一书封神 > 第319章:听陈扬的课,能成为大神。(求订阅)

第319章:听陈扬的课,能成为大神。(求订阅)

    第319章:听陈扬的课,能成为大神。(求订阅) (第3/3页)



    “这个网站站长叫朱威廉,他是一位美籍华人。创建网站的时候,他也没有太大的想法,就是他喜欢写点东西,网上又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于是他就创建了。并且,在创建之初,榕树下也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并吸引了很多现在我们都能叫得出名的一众作家。”

    “比如李寻欢,安妮宝贝,今何在,郭小四,韩韩……等。这一些作家,有一大堆还活跃于目前文坛,并且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作家当时成名,真的是天赋亦禀吗?”

    此时。

    直播间处。

    一众网友,以及一众圈内的作者也是议论纷纷起来。

    “是啊,这些作家不就是有很强天赋吗?”

    “李寻欢,韩韩……他们肯定有很强天赋啊。”

    台下一众同学也是这般认为。

    陈扬却是笑了笑:“要说天赋,多少有一些天赋。但真正让他们成名的,不是他们的天赋,而是载体的不一样。”

    “陈扬老师,什么是载体?”

    “就是承托文字的物体。”

    陈扬说道:“最早文字的载体可能就是大地,岩石……我们的祖师拿着石头或者是树枝,在大地上画画,在石壁上创作。但是,时间一长,这一些字或图都会消失。后来,我们的祖先就想到了在龟甲上面刻字,于是就有了甲骨文。”

    “再后来生产力更为先进了,我们的祖先就在织物,如布,绵,锦……上写字。再到后面,就是到竹子上写字,于是有了竹简。再后来发明了纸……直到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一直都是在纸上写字。”

    “当然也不完全是。在发明纸之后,我们的载体也有过一些变化。比如,我们出现了一些杂志,报纸,期刊……等等,这一些载体虽然也是纸,但每一个载体的内容都有很大的不同。拿最早的甲骨文来说,因为龟甲很硬。要想刻在上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们祖先所刻的甲骨文并不多,每次刻字都是几十个字,一百多个字左右,有的甚至就只有几个字。”

    “而到了织物,竹简时期。写字就更为容易了,但也只是相对容易。写在布上容易是容易,但布太贵,穿都不一定有这么多衣服来穿,更不用说拿来写字。于是更多的是写在竹子上,可写在竹子上其实也不方便,至少在携带这一块不是很方便。既然写在竹简上不方便,所以很多写在竹简上的文字一般也不长。”

    “比如说道德经,只有5000字。论语也是1万多字,易经也只有几千字。为什么他们不写长,因为写长一来携带不方便,二来也不容易传播与复制。最长的就是写在竹子上的史书了,如汉书,大概有70多万字。但这70万字,也是作者花了40年的时间才写成。要是换成我,70万字,高峰时期,我一个月搞定。”

    “噗……”

    冷不防的陈扬一句我一个月搞定70万字,却是让众人目瞪口呆。

    随后则是掌声疯狂袭来。

    直播间内一众同行作者乐不可吱,没想到不扬神在上课的时候都来了一个装逼。

    不过装逼是装逼。

    但人家一个月70万字是真的。

    当时陈扬在写《我有一个装逼打脸系统》的时候,就疯狂的更新过。

    你不服都不行。

    “直到纸的出现,我们所写作品的长度,这才多了起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载体的不同,对于书写内容有着非常大的限制。甚至就是有了纸之后,也不是你想写长就写长。一系列的作品除了受到纸的约束之外,还会受到当时印刷条件的约束。有很多先贤写的经典,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与印刷,也就没有流传下来。”

    “我们回到榕树下这一个网站。可以说,榕树下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做为网络文学的载体,他又与传统的纸质有了很大的区别。

    这让大家在上面所写的内容,可能不再是与传统纸质出版的那些作品一样。

    之前没有纸的时候,是字写得少,每一句都像微言大义。

    有了纸之后,作品写得长了,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了。

    于是出现了,戏曲……等在当时并不当文学的类目。

    再到近现代。

    又有了散文,现代诗,,剧本等。

    那么。

    由纸再到互联网。

    他又有了一个巨大的变革。

    初期1.0版本的变革,他还是那么的巨大。

    他的变革是写作手法的不一样。

    他的写作手法更为的天马行空,更为的富有想象力,更为的接地气,也更为的语言多样化。

    随即。

    大屏幕上,陈扬例出了“今何在”的名言: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我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我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