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欺你?那是欺负到棉花了! (第2/3页)
他北上伐曹,为他减轻负担。
这是汉王赏他的恩宥,元龙回去当好生劝之,让高将军明白自己下邦小臣的身份,不要不知好歹。”
贾诩面上浅笑吟吟,话语温柔的好似汉王是多么贴心,多么为他高顺考虑,才没有直接让他亲自领兵出征,共同北上伐曹似的。
可其中意味,却刀刀见血,杀人无形。
陈登:“.”
果然啊!
见高顺好欺负,所以就多欺负!
四百陷阵,五千精锐?这也太狠了。
这是要直接釜底抽薪,把下邳的城防抽走?
可见鬼了高顺会答应这样离谱的条件?
什么?这是诈和!汉王从来就没想过要和谈?哦~那没事了。
你不答应,正好打你。
心念电转之间,想通此计精髓的陈登,犹有不解,问贾诩曰:
“先生行此计,确实可以将魏续与张辽公子送入城中,甚至因为收拢陷阵与精锐同盟伐曹的条款,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联络城中陷阵军与其余兵马。
但就不怕逼之甚急,高顺一怒之下,害了两位将军?”
贾诩闻之,只冷冷发笑。
“他不敢。
只要我军还有和谈退兵的意思,只要我军一日不攻城,他就不敢动魏将军与张辽公子分毫。
因为我们不怕他杀了魏续将军与张辽公子,但他高顺却怕激怒汉王。
元龙回去可明着告诉高顺:【张辽,乃汉王第八义子,身份尊贵,受不得半点委屈。
他若敢有半分怠慢欺辱,汉军即刻攻城,伤亡不论!】
想来他也听过【刘勋】将军的大名,诩尝闻当年颍川之战,汉王因爱将刘勋遭奸人所害,怒而攻城,全军缟素,不计死伤。
虽以戏志才之谋,乐进、夏侯惇之勇,曹军之锐,亦未能守住旦夕之危。
为一爱将之死,汉王尚且不计代价,若为爱子,又何惜死生?
魏将军与张辽公子入城之后,要杀要剐要囚,只在高顺一念之间,可这么做之后的汉王之怒?他承担的起吗?
元龙且放心,只要我们还有和谈退兵的意思,哪怕是假张辽公子为质,而作缓兵之计,为了拖延时日,他也得好吃好喝供着,不敢轻举妄动。”
贾诩说着,朝陈登挤出一个善解人意的笑,“当然,他高顺定然也会防着魏续与张辽公子,生怕他们接近城门里应外合。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他二人摆在明面上,反而能吸引高顺注意,方便你暗中行事。
反正今夜开城的是你,只要他不对你生疑,魏续、张辽被怀疑盯上了又如何?
何况元龙以智谋机变,能言巧辩,而闻于世,若非有你为内应,诩也不敢行此计。
好了,汉王之意,我已道明。
元龙啊,这徐州大事以及张辽公子的性命,可就托付给你了。”
陈登:“.”
怎么就托付给我了?
什么魏续、张辽去了以后,不会有分毫危险?
我没记错的话,你刚自己说了【我们不怕他杀了魏续与张辽公子】的吧?
你说了的吧!
怕不是你已经有预案了,活着有活着的打法,死了有死了的用处?
也是!两个新降之人,就算张辽是汉王义子,可才降了几天,万一死了也不心疼的吧?
真万无一失,你咋不说把那位闻名天下的袁氏孙郎派来执行这个任务呢?不用想也知道,万一袁策死了,汉王是真会心疼的。
合着计谋成了,就是你贾文和.不对,是汉王计策厉害。
计谋败了,就是我保护不利,没有哄好高顺,坏了汉王大事?
这不是平白给我增加难度吗?
刚才汉王不是问你出谋划策吗?怎么我一开始提出的想法,从张辽到魏续再到汉王,最后到你贾诩,搁你们汉营转一圈,压力又转回我身上了?
结果张辽、魏续要冒生命的风险,汉王要冒失去义子的风险,我要冒计划难度增加的风险。
就你贾文和片叶不沾身,提出的计划,是在道明汉王心意,而汉王是不可能有错的。
所以一旦计划失败,就是一定是我陈元龙办事不力,托付不效,有负汉王重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