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身后 (第3/3页)
都在他们走进二楼的“图坦卡蒙展厅”时,黯然失色。
当柳如烟亲眼看到那个由纯金打造的、重达11公斤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时,她感觉自己的心脏都漏跳了一拍。面具的工艺是如此的精湛,线条是如此的流畅,镶嵌的青金石和绿松石,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少年法老那双深邃的眼睛,仿佛穿越了三千三百年的时光,与她对视。
“太……太美了……美到令人窒息。”她喃喃自语,完全被这件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珍品所征服。
除了黄金面具,他们还看到了图坦卡蒙墓中出土的其他宝藏:纯金打造的人形棺,镶满宝石的黄金宝座,以及各种战车、武器和生活用品。这些展品,向他们展示了古埃及王室那极致的奢华,以及他们对于“永生”的执着追求。
“一个只活到19岁的法老,他的陪葬品就如此惊人。”陆沉感慨道,“真不敢想象,像拉美西斯二世那样伟大的法老,他们的陵墓里,曾经该是怎样一番景象。”
在博物馆的“皇家木乃伊展厅”,他们还亲眼看到了包括拉美西斯二世在内的,数位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的木乃伊。看着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统治者,如今只是安静地躺在恒温恒湿的玻璃柜里,柳如烟的心中,生出无限的感慨。
“时间,才是最强大的神明。”她说,“它最终会将一切,都归于尘土。”
在开罗的最后一天,他们决定放慢脚步,去体验这座城市母亲河的魅力——尼罗河。
傍晚时分,他们登上了一艘名为“FelUCCa”的传统单桅帆船。船夫是一位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埃及老人。他升起白色的三角帆,帆船便借着风力,在宽阔的尼罗河上,安静地滑行。
城市的喧嚣,被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河水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粼粼的金光。两岸,是现代的高楼大-厦和古老的椰枣林,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比。
柳如烟和陆沉靠在船头的软垫上,感受着拂面的微风,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船夫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为他们哼唱起一首古老的努比亚民歌。歌声悠扬而伤感,仿佛在诉说着尼罗河千年的故事。
那一刻,柳如烟感觉自己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诗意。她明白了,为什么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会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条伟大的河流,不仅孕育了古埃及的物质文明,更滋养了这片土地的艺术、诗歌和灵魂。
当帆船回到码头,他们即将结束这次尼罗河之旅时,陆沉从背包里,拿出了他为柳如烟准备的,埃及篇的第一份礼物。
那不是一件物品,而是一幅画。一幅用莎草纸绘制的、色彩鲜艳的画。画的内容,是古埃及神话中,最著名的审判场景——“心脏称量仪式”。画中,逝者的心脏被放在天平的一端,另一端则是代表着真理与正义的玛特女神的羽毛。
“这是我昨天在哈利利市场,请一位老画师专门为我们绘制的。”陆沉柔声解释道,“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经过这场审判。只有当你的心脏和羽毛一样轻,没有被罪恶所累,你才能获得永生。我之所以选择这幅画,是因为我觉得,它代表了古埃及文明最核心的价值观——对真理、秩序和正义的追求。”
他将莎草纸画卷起,放进一个画筒里,递给柳如烟:“我希望,它能为你留住开罗的这段神奇记忆。也希望,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都能努力地,让自己的心,保持得像一片羽毛那样轻盈、纯净。”
柳如烟接过画筒,紧紧地抱在怀里。她知道,这幅画,是她从这座众神之城带走的,最珍贵、也最富有哲理的纪念品。
当他们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开开罗,乘坐夜间火车,向南前往卢克索,去探索更深邃的古埃及文明时,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这段旅程的感激和对下一站的期待。
他们的社交平台上,更新了在开罗的总结动态。配图是那张在夕阳下,两人坐在FelUCCa帆船上,背景是尼罗河与开罗天际线的剪影。
文字充满了对古老文明的敬畏与思考:
“开罗,一座被时间遗忘,又被信仰唤醒的城市。在这里,我们触摸了金字塔的亘古,迷失在哈利利的喧嚣,瞻仰了法老的黄金,也聆听了尼罗河的吟唱。它让我们明白,任何伟大的文明,都建立在对永恒的追寻和对秩序的敬畏之上。告别千塔之城,我们将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去往那座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博物馆’的城市。下一站,卢克索!底比斯的荣耀,我们来了!”
火车的汽笛声响起,载着他们,缓缓驶离了这座充满了矛盾与魅力的、庞大而古老的都市。他们的前方,是卡纳克神庙的宏伟柱廊,是帝王谷的神秘陵墓,是另一段更加震撼心灵的,关于古埃及众神与法老的传奇。故事,正在尼罗河的柔波中,继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