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物价指数(加更加更) (第2/3页)
井之民,大家本来想法就不一样,商人和农民,百工和优伶,他们的想法能一样吗?
你怎么代表百姓之声?
张居正知道苏泽得罪了言官,如果言官要攻击苏泽,第二版就是最好的靶子。
如果报纸上刊登了什么犯忌讳的新闻,那倒霉的自然是苏泽这个总编官。
可苏泽先是用一篇“日用之道”凑了版面,接下来就是这张物价表了。
整个表,将京师内十个比较大市场的日用品价格做了罗列。
比如口粮中的米、面价格,粗粮价格,肉的价格,浊酒的价格。
还有蜡烛、针线、粗布等日用品的价格。
除了当期价格外,苏泽还空着几列,分别是去年同期价格,以及上月的价格。
张居正是掌管户部的,他一下子就看出来这份价格表的妙处。
京师商品的价格,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言官根本找不到攻击的点。
但是物价的涨跌,又确实关系到小民生计。
京师百姓生活,不外乎就是衣食住行四件事,也都和这些价格息息相关。
去年同期的物价,和上月物价的对比,就能看出物价涨跌的趋势,这也确实能作为衡量百姓生计的重要依据。
苏泽从国子监招募的采风官,采的就是这些价格?
妙啊!
张居正摸着自己的胡须,更是觉得这张表简直是大巧若工!
他再仔细看,城北的粮食价格要比城南低一些,那是因为城北基本上都是贫民,高价的粮食在这里卖不出去。
城东的各项价格是最高的,因为京师达官贵人都住在城东。
可偏偏城东的粮食价格不高。
张居正一摸胡子,很快就想通了原因。
城东除了官员,还有京师卫所的军官,这些人可要比大明的官员多得多了。
按照兵部账上的数据,戍卫京师的三大营七十八卫所,总兵力有二十万人,这其中的把总小校自然是不计其数。
当然,这个数字说说得了,谁信谁才是傻子。
大明朝到了今日,谁也不相信这三大营的二十万大军能戍卫京师。
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