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顽贼 > 第七百五十七章 反差

第七百五十七章 反差

    第七百五十七章 反差 (第1/3页)

    刘承宗也就吹吹牛。

    但凡有一点理智,他就不敢进北京。

    就元帅府这么个复杂程度极高、攻击性拉满的玩意,现阶段必须有敌人。

    否则他手下这些妖魔鬼怪,没外患消停不了两天就得内乱。

    让人把脑袋给蓟镇边军送过去,还阴阳钱士升,其实就是让钱士升回去了给他传话。

    告诉崇祯,东虏首级的赏钱,有钱你得出,没钱想办法找钱也得出,而且要尽量多出。

    至于说他给边军赏钱,完全是张元亨找曹化淳——无稽之谈。

    刘承宗当然不会发钱啦。

    他有病啊,拿真金白银恶心别人?吹吹牛得了。

    刘狮子只是确信大明君臣不敢赌,不论他给边军扔多少脑袋,朝廷都会想办法把赏钱发了。

    至多是点校首级,这个形状不合格,那个后槽牙不是啃骨头长大的,挑一堆理由,少给点赏钱。

    但那对刘狮子来说无所谓,他并不在乎蓟镇边军能领到多少钱。

    这其实只是退求其次的办法,毕竟他端着脑袋找崇祯领赏,这事不大可能成行,也落自己威风。

    可是贺虎臣与李鸿嗣砍了那么多脑袋,总要有点用处,所以刘狮子就开始练习兵法:致人而不致于人。

    调动一下崇祯和大明朝臣,把钱扔到没用的地方去,他的目的就达成了。

    大明朝的钱是有数的,全是预算和赤字,多一两银子扔到蓟镇,就少一两银子扔到河南湖广。

    经此一役,北边局势已经彻底改变。

    随着松漠府城落成,兴安岭最好走的道路被堵住。

    接下来后金国将再难迂道攻明,意味着蓟镇宣大一线,日后防的就是他了。

    但这没啥用,潼关在他手上,元帅军东进,无需迂道漠南。

    所以用岭东之役所获首级,强迫大明把今年的一部分预钱砸在蓟镇防线上,很有必要。

    仗打完,铭文印好。

    随着军队离蓟镇越来越近,刘承宗和钱士升都沉默起来,有几分心事重重的意思。

    刘承宗是想留而不留,钱士升则是不想走却要走。

    说来也怪。

    其实刚来的时候,钱士升对元帅府是哪儿哪儿都看不上眼,真感觉进了个野蛮世界。

    说周围都是蛮子算好听的,一个个纯妖魔鬼怪。

    钱士升活了六十年,都没见过叛军扎堆、逃兵遍地、马匪成群、流氓结队的景象。

    全是提到杀人放火就两眼放光的疯子。

    人们操着他不熟悉的陕西口音,讲话的语调里似乎都带黄土,尤其那个分明是个杀手的张献忠,常用字儿都认得勉强,却开口闭口以部堂自居,沐猴而冠尤为滑稽。

    当然口音这方面的鄙视其实是相互的,在绝大多数元帅军眼中,钱士升这个满嘴官话,时不时加几句吴音鸟语的老头也是少见的怪胎。

    甚至就连刘承宗,钱士升都一度认为,其在叛军中脱颖而出,靠的是生员的学识、小官员地主家庭的出身。

    因为除了刘承宗这种小秀才,元帅军其他人对钱士升来说,都是过去六十年来未曾接触过的边缘群体。

    钱士升有骄傲的资格,大明二百余年,像他这样的状元只有八十个。

    他跟元帅军这帮人,本就属于正道与邪路的两个极端,互相看待对方都有极大成见。

    而他们的初次见面又确实不够友好,双方的作风都很符合对方的刻板印象——元帅军又凶又蛮,钱士升又刚又直。

    但能力和胜利,能扭转一切成见。

    钱士升的博学,给元帅军的文盲带来极大震撼。

    元帅军的善战,也一样给钱士升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

    当他放下偏见,钱士升就看见了元帅军在亡命徒式凶狠善斗下的另一面。

    这支军队绝非亡命之徒,统帅刘承宗甚至没有自己的军劳伴当和厨子仆役。

    在战场上,他跟最前线的士兵一样,每时每刻都在向口中塞着炒面粉和肉干,而在驻军时,每天至少有一顿是端着碗下营,随便找个部曲往那一坐,混吃混喝。

    反倒是专门从营下给钱士升准备了两个火兵做饭,尽量让他吃上两顿热的。

    刘承宗的生活简朴,军队的生活也很艰苦,行军时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