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西撤长安 (第3/3页)
的话,说道:
“孟德,你可知徐荣的伏兵有多少?足足三万铁骑啊!”
说着,他举起酒樽,目光缓缓扫过帐中的诸侯,接着道:
“你如此孤军深入,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曹操:
“若是诸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作战,定能斩杀董卓,匡扶汉室,又怎会让曹操一人惨败至此?”
曹操气得浑身发抖,他拿起酒来一饮而尽,随后大骂着转身离去,只留下袁绍与袁术面面相觑。
东方勇撤至长安不久,门客匆匆进门汇报:
“主上,长安方面传来新消息!孙坚各部已拔营启程,估摸此刻正在返回长沙的途中。此外,还有一则传闻……”
东方勇神色平静,道:
“说来听听。”
门客赶忙说道:
“听闻孙坚部下于洛阳废墟之中,捡到了那枚五年前便下落不明的传国玉玺。为此,袁绍已与孙坚决裂……”
东方勇微微皱眉,喃喃道:
“原来是当年追捕十常侍时弄丢的传国玉玺……”
旋即下令,“继续密切盯着孙坚军的动向。”
门客连忙应道:
“大人放心,我等已安排人手跟随孙坚军返程,一旦有新动向,定会第一时间向您禀报!”
东方勇平安返回长安城后不久,便迎来了他与蔡文姬的盛大婚礼。
蔡府门前那朱漆大门上,挂起了九盏琉璃灯,灯火摇曳,映照出一片喜庆的氛围。
东方勇身着一袭玄色礼服,显得英气非凡,腰间系着的云雷纹绦带,是蔡文姬亲手绣制,饱含着她的深情。他手中握着的雁形玉璋,在晨光的照耀下,泛出温润柔和的光泽,这可是在纳采之时,蔡邕亲手回赠的重要信物。
“吉时已到,新郎官该下马了。”
陈宫手摇羽扇,故意将声音提高,他的眼角余光不着痕迹地扫过街角停着的那辆朱轮华车。那是董卓派董白送来的贺礼车,车帘上绣着金线飞熊纹,与东方勇甲胄上隐秘的暗纹相互映衬,显得格外醒目。
东方勇听闻,利落翻身下马,而后对着朱漆大门郑重地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随着“吱呀”一声,门扉应声而开,蔡邕身着深青礼服,身姿端正地立于门内。他手中所持的玉笏上,清晰地刻着“宜室宜家”四字,这玉笏乃是当年汉灵帝亲赐的前朝礼器,承载着深厚的祝福与期许。
“贤婿请起。”
蔡邕抬手虚扶,蔡邕接着说道:“文姬在阁中候你多时了。”
青庐之内,蔡文姬头戴七宝钗冠,华丽而庄重。她身上嫁衣上的并蒂莲纹,是用从西域而来的红宝石精心绣成,这些红宝石正是东方勇从混沌珠中取出的波斯贡品,珍贵无比。
蔡文姬轻轻抚摸着膝上的焦尾琴,琴弦忽然微微震颤,她便知晓,那是东方勇的脚步声。这脚步声带着征战沙场的凛冽与豪迈,然而在跨入青庐的那一刻,却骤然放轻,满含着对她的温柔与呵护。
“阿勇,你可知《关雎》有云……”蔡文姬刚轻柔开口,却被陈宫那抑扬顿挫的司仪声打断。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
陈宫故意拖长声音,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坐在首座的董白。
今日的董白身着鹅黄襦裙,清新淡雅,腕间的金镯上刻着“长乐未央”四字,这正是东方勇前日差人送去的礼物。
东方勇随着司仪的引导做出相应的跪拜动作,不经意间,他的余光瞥见董白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他的思绪忽然飘回到半月前,在董卓举办的宴会上,董白偷偷塞给他一块玉佩,上面刻着“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正是他教给蔡文姬的诗词。
“好一对才子佳人!”
陈宫适时地击节赞叹,眼角却始终留意着董白的反应害怕她作出什么刁蛮事来。
只见那少女忽然站起身来,双手捧着锦盒,款步走向食案,清脆说道:
“东方将军,这是爷爷送的贺礼——”
随着锦盒缓缓开启,众人定睛一看,竟是一方刻着“镇北将军”的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