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星槎浮海:日月重光 (第2/3页)
知是何船只?“
刘江正要开口,那朝鲜使者忽然越众而出,用生硬的汉语道:“鄙国与大明同气连枝,此次特来通报,有倭国船只载着'星槎客',正往...“他忽然剧烈抽搐,七窍流血而亡,手中紧攥的纸条飘落,上面写着“永乐通宝“四字。
朱瞻膳捡起纸条,发现纸角染着蓝色粉末——与胡广匕首上的毒相同。他撕开使者衣领,赫然看见锁骨处纹着朵六瓣梅花,与帛书上的标记一致。
“梅花卫的人混进了朝鲜使团!“刘江抽出佩刀,“三日前我们击溃的倭寇船队,船上装的不是金银,全是刻着'星槎'的铜盆,还有...几箱暹罗国的香料。“
“香料?“朱瞻膳皱眉,“带我们去看看。“
片刻后,众人在倭寇营寨的地窖里发现了上百个密封木箱。春桃用匕首撬开箱盖,一股奇异的香味扑面而来,混着铁锈味——箱底竟铺满了火器零件,上面盖着暹罗香木。她忽然想起南京内库的青铜鼎,鼎身的二十八宿纹路与这些零件的排列方式惊人相似。
“他们用香木掩盖火器的气息,再借暹罗贡使的船队运入大明。“朱瞻膳拿起一枚刻着星芒的螺栓,“刘将军,那些铜盆上的'星槎'二字,是否与...郑和下西洋的宝船有关?“
刘江脸色微变:“忠勇伯如何得知?三年前,卑职曾随郑公公出海,见过宝船上的'星槎牌',与这铜盆上的刻字一模一样。“
春桃忽然指着墙角的罗盘:“看这个!磁针指向的不是南方,而是...东北方的岛屿。“她翻开倭寇的航海图,发现被红笔圈住的岛屿旁写着“星槎洲“,旁边标注着“永乐元年开港“。
朱瞻膳猛地站起:“梅花卫想借郑和的宝船航线,将'永乐'年号传到南洋诸国,制造'万国来朝'的假象!他们篡改历法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让海外诸国承认'永乐'正统,再反过来施压朝廷!“
话音未落,海面突然传来隆隆炮声。众人冲出地窖,只见十余艘挂着骷髅旗的倭寇船正向岸边驶来,船头立着个身着道袍的老者,手中举着块刻满梵文的木牌——正是梅花卫的“天命牌“。
“刘将军,你率弓箭手守住沙滩!“朱瞻膳抽出玄铁剑,“春桃,你带人去烧他们的火药舱!记住,重点找有...“
“有北斗七星标记的木箱!“春桃接过话头,“在济南时,我见过梅花卫用这种标记区分火药批次!“
两人正部署间,忽闻空中传来尖啸。朱瞻膳抬头,看见一枚火箭拖着长尾划过天际,正中倭寇船的主帆。火光中,他看见船楼上站着个熟悉的身影——纪纲竟带着锦衣卫的飞鱼船绕到了敌船后方。
“忠勇伯!“纪纲的声音透过铜喇叭传来,“陛下有旨,务必要活捉为首之人!“
战斗持续到巳时末刻,当最后一艘倭寇船竖起白旗时,老者被押到朱瞻膳面前。他摘下道冠,露出光头和左耳后的梅花刺青,正是失踪数月的钦天监监正王景弘。
“王景弘,你身为钦天监,竟助纣为虐?“方孝孺怒喝。
王景弘却仰天大笑:“天象本就由人解读!当年太祖爷起义时,不也借'五星连珠'造势?如今不过是旧事重演罢了。“他忽然指向朱瞻膳,“你以为烧毁日历就能阻止天命?暹罗国的《大统历》残页已送往西洋,三个月后,整个南洋都会知道'永乐元年'的存在!“
朱瞻膳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红绳,正是南京奉先殿祭天仪式上,朱棣分给宗室的“山河带“。他伸手扯断红绳,只见里面裹着片碎纸,赫然是《皇明祖训》中“藩王不得私通外邦“的段落,被红笔圈住了“燕“字。
“原来你早就盯上了燕王。“朱瞻膳冷笑,“伪造遗诏、篡改历法,都是为了坐实'燕王谋反'的罪名,好让梅花卫扶持的傀儡上位。“
王景弘瞳孔骤缩,显然没料到对方能识破阴谋。这时,春桃从敌船上搜出一本账簿,翻开后惊见上面记着“燕藩私粮换火器“的账目,日期竟在朱棣向朝廷请奏支援北伐之前。
“这是陷阱!“方孝孺猛地转身,盯着朱棣,“燕王未奉诏便私调粮草与倭寇交易,分明是早有反心!“
海滩上顿时剑拔弩张。朱棣望着朱允炆,后者却闭目不语,唯有手指轻轻摩挲着并蒂莲佩上的“永乐“刻痕。朱瞻膳忽然想起昨夜徐州行辕,朱允炆咳血时玉佩上的东珠与血迹融为一体,此刻在阳光下,那抹红色竟像极了账簿上的朱批。
“方大人且慢。“他接过账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