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6章 杀回211厂 (第2/3页)
部件竟然能够通过一关又一关的检验,被装上了飞机上,要是说这里面没有利益链,用航炮来打陈海恩,他都不信。
调查组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证据,这需要晨光厂配合。
彼此没有隶属关系,人家凭什么配合你?
陈海恩有这个担忧,而李干解决了。
贺明飞的背景,李干向陈海恩提了一下,现在看到贺明飞专门抽时间全程陪同,陈海恩对李干就越发满意了。
这小子做事很OK啊!
别看年轻,为人处世滴水不漏,方方面面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这个试飞员很好。
试飞员的人事关系不在厂里,但是厂里的评价是直接影响试飞员的升迁什么的。
贺明飞送调查组往晨光厂去,两台212吉普车很快消失在远处的拐角。
食堂外,武达民缓步走出来,看到了212吉普车的刹车灯亮了一下,随即消失。
他的助理小跑着过来,低声说,“老师,沈厂长那边已经知会过了,他表态说保证守口如瓶。”
武达民凝视着前方,微微摇头,“有出口项目这个名头,沈杰扛不住压力的。”
助理顿时紧张了,声音越发低了,他说,“那怎么办?985厂一旦知道前起落架的供货是我们促成的,一定会把罪名按在我们头上的。”
“老师,歼八项目迟迟未能定型,部里已经很不满了,再出这样的事情,我们恐怕就……”
武达民冷冷地扫了助理一眼,道,“你慌什么?全东大最出色的飞机设计师都在我们所里,歼八项目再慢,也是唯一的新型战机项目。”
“101所那几个泥腿子设计师,他们能搞出什么东西出来?”
“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每逢大事有静气,遇事要冷静。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我们手里,没有什么恐怕。”
助理低头称是,忍不住说,“老师,有几句话,我不吐不快。”
武达民看着最得意的学生,温和地说,“你是我最看重的弟子,有什么不敢跟老师说的,畅所欲言。”
助理组织了一下语言,沉声说道,“歼八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机身拉长后导致的配重失衡,从而导致空速不代表。我觉得宋工此前提出的方案是比较合适的,采取他的气动布局方案进行调整,相信是能够满足空军提出的指标要求的。”
提到宋文忠,武达民的脸色就很不好看了。
武达民是1913年生人,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父亲是学者,母亲是大学教授,祖父是晚清秀才,书香家庭,江南世家。他今年已经65岁。
而宋文忠,今年才四十五岁,十四岁参军,参加过解放战争,后来推荐到航空工业学校读书,是新东大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代飞机设计人才。
在武达民这帮人眼里,宋文忠这批人就是泥腿子,无任何底蕴可言。
甚至就基于这样的歧视,宋文忠提出的多种方案,都被武达民毙了,武达民作为211厂飞机设计所所长、总设计师,生杀大权在他手里。
宋文忠不是主动申请调到985厂的,而是武达民授意下面使绊子,把他给排挤出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