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不同的收割方式 (第2/3页)
过筛后,又进扬谷风扇车里面吹走瘪壳的瘪犊子、灰尘后,各家各户的亩产也出来了。
赵清虎佃种的水田一共十二亩,五亩上等水田,七亩中等水田。
上等水田,一共收了三千四百斤稻谷,亩产达到了六百八十斤。
中等水田,一共收了三千六百斤稻谷,亩产达到了五百一十多斤。
这绝对是丰收了,而且,产量惊人。
村里面,不少人家的产量,都是这个水准,有一些勤快些的,侍弄田地精细,产量比赵清虎家的还要多一些。
而上等水田、中等水田,差别的不仅仅是泥土的肥沃程度,还有地理位置,是否容易蓄水等等。
并非一个有机肥,就能弥补所有差距。
自从绿竹村的秋收亩产出来后,王员外就拿着他的算盘珠子,来来回回拨弄。
显然,堆肥的效果是惊人的,水稻增长也在两成左右。
有一些肥料下的多的,更是达到了三成。
大部分中等水田的亩产,达到了往年上等水田的水准。
而上等水田,清一色过了亩产六百斤大关。
要知道,往年哪怕是风调雨顺,上等水田的亩产能突破六百斤大关的,也是寥寥无几。
最后,村里面不少庄稼好手,都来到了赵清虎家。
村长提前都说好了,赵清虎家用新的耕种办法栽种的水稻,称重算亩产的时候,让全村所有当家人都到场看一看。
毕竟,这关系到来年,他们绿竹村要采用何种办法耕种的大事情,不是随随便便几个人拍着脑袋就能确定的,要让所有人亲眼见证,相信了新办法管用,才能推广。
这可是大事情,疏忽不得。
即便是不下地干活的王童生,这一日也来到了赵清虎家的院子里面。
看着一箩筐一箩筐,金灿灿,早就晒干清理好的稻谷,大家都满怀期待。
“村长,人都到了吗?”
“已经全都到齐了,清虎,开始吧。”
“好!”
赵清虎一抬手,大郎他们就开始动了起来。
直接就用箩筐来称重,用的是他们家的大秤,是赵清虎找匠人打造的,花了他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