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汉末太平道 > 第二十三章 给涿郡的豪侠写封信

第二十三章 给涿郡的豪侠写封信

    第二十三章 给涿郡的豪侠写封信 (第3/3页)

‘请’一本。我把书给他,他很是恭敬的拜了三拜,才接过去。有些奇怪…”

    闻言,张承负摸了摸鼻子,一时无言。他只是稍微想想,就明白这商队首领会错了意。本来是他和道奴两个私下卖书,买些粮食补充庄子。结果这一番操作,倒变成了靠着太平道的情面,来‘卖书’了。

    太平道在冀州影响极大,巨鹿郡又更是太平道门的大本营,门徒信众极多。眼下灾乱四起,到处都不平靖。对方这“请”上一本书,实际上就是在与太平道交好,求一份过路的保障,必然会到处宣扬…

    “哎!道奴…这番是瞒不过去了。等回头师父问起来,得想想怎么说。”

    “啊?师父问起来,就如实说呗!卖符书救人,让庄子里的童子和丁壮吃饱…不就是我太平道的宗旨吗?师父肯定不会说什么的!”

    高道奴一脸纯粹,理所当然的回答道。旁边的张承负默了默,笑着点头。

    “道奴,你说的不错。就如实告诉师父!再找他老人家要一本符书来…”

    “嗯!…哦,对了!我这同乡临走的时候,还对我说。说我天生巨力,棍棒也练的娴熟,但离那些真正厉害的惊世人物,还是差了一层…他说,若是我以后有了时间回乡,可以去涿郡寻他。他知道有个武艺厉害的侠士,就在涿郡乡里!…”

    “涿郡乡里,武艺厉害的侠士?”

    张承负怔了怔。常言道“穷文富武”,要找个真正厉害的武艺名家,可是难得紧。那些名声在外的名家,若是没有豪族的身份,几乎是无法拜师的。他们更不可能收黄巾门徒,因为太平道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师门了。有师父你还来拜什么?

    “这位侠士,名叫什么?”

    “叫关君。据说是个二十出头,刚刚弱冠的青年,也不知是从哪学的一身惊人本事。他好像是并州人,不知犯了什么事,避难来到涿郡不久。平日里,他就隐居在乡里,行事很有些侠气。他武艺极高,刀矛皆精熟,寻常三五人一起上,都不是他的对手!…”

    高道奴看向北边,有些向往的说道。

    “好像那位大豪刘君,也对这个关君颇为称赞,亲自上门拜访了一次。还请这位关君,指点他手下的一个张姓少年。那少年和你年纪差不多大,也都天生巨力,只是武艺上差上一筹。据说只要有名家指点一二,就能脱胎换骨…”

    “并州来的侠士关君,武艺极高,刚到涿郡不久?!”

    张承负神色微变,心中波涛汹涌。他沉吟不语,明确了猜想。若是说,这天下的英雄豪杰,有几人有可能与他同道…那恐怕这位底层出身的关君,就是其中之一了!

    至于另一位大豪刘君,还有刘君手下的张姓少年,虽然同样与百姓亲善,却走着一条完全不同的路。未来必然无法成为同道,只能拔剑相向。

    “关君…关君...刚到涿县的关君!...”

    张承负垂下眼睛,想了又想,突然放下了手中铁锹。他拉着高道奴,大步就往住的屋子走。

    “道奴,你过来,帮我再办件事!”

    “啊?”

    “我得写一封信,给这位涿郡隐居的侠士。然后,你骑上马,帮我送给你那位涿郡同乡,请他带给关君!”

    “啥?我这才刚回来,你就让我再跑一趟?”

    “没办法,我一不认识人,二不会骑马,三不是他涿郡乡党,如何能请托?就只有靠你了!”

    说着,张承负已经到了屋中,取出了纸笔。他闭目思索了许久,在脑海中勾勒着那个人的形象与性情。许久之后,他才深吸口气,落笔写到。

    “太平道张承负顿首拜言:足下见世道不公,挺身刺吏,替天行义,此诚古之大侠也。昔人有言,父母之仇,不与共天;士之所许,一诺千金。

    承负闻君义烈非常,胸怀炽炽,感而动心。有一生死之重事,愿以性命相托,求君一臂之助!明年之际,必亲诣拜面,陈其始末。今以我太平道所藏经卷为信,愿君执此,知我志不诬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