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大唐:开局带太子勾栏听曲 > 第五百四十四章 市井新声,童谣

第五百四十四章 市井新声,童谣

    第五百四十四章 市井新声,童谣 (第1/3页)

    柳文渊那场“颂圣德,咏王道”的诗会,如同给以往被新政和实学压得有些抬不起头来的长安清流文坛的一剂强心剂。

    其门下才子那篇辞藻华丽的诗赋被迅速传抄,在士大夫圈子中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共鸣。

    一时间,朝野之中不少清流也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的舆论风向。

    肯定当前国力强盛的同时,隐晦地强调不可偏废圣贤之道,对于东宫近来颇为倚重的“实学”风气和天上人间所代表的“奢靡”活力,流露出一种审视和担忧的态度。

    很快,这股风也吹到了东宫。

    李承乾在处理政务时,能明显感觉到一些原本支持新政的官员,态度变得暧昧起来,奏对时言辞闪烁,不再如以往那般坚决。

    虽无人敢直接指责储君,但那种无形的压力,让年轻气盛的太子感到一阵憋闷。

    他放下手中一份关于推广新式纺车的奏请,有些烦躁地揉了揉眉心,对一旁的马周说道:“马先生,难道务实为民,强国富民,也错了吗?”

    马周沉吟片刻,谨慎答道:“殿下,务实自然无错。”

    “只是……柳公此举,占住了道义二字。”

    “若强行辩驳,恐陷入义利之辩的泥沼,于殿下声望不利。”

    李承乾叹了口气,望着殿外有些阴沉的天空,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有些压抑。

    可就在这略显沉闷的氛围中,长安城的市井坊间,却悄然兴起了一股新的潮流。

    起初,只是几个在天上人间后厨帮忙的帮工家的小孩,在巷口拍手嬉戏时,唱起了一首不知从哪儿学来的顺口溜:“西域平,商路通,胡饼香料满街香。”

    “小娃娃,穿棉衣,阿娘笑说便宜哩。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童谣俚语,简单直白,却生动地勾勒出丝绸之路畅通,以及棉花的大量普及,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歌谣朗朗上口,很快就被往来送货的,走街串巷的货郎学了去。

    他们南来北往的吆喝声中,不经意间就带上了这几句俚语,如同春风撒种,迅速在东西两市的孩子间传开了。

    紧接着,平康坊,西市等热闹地界,一些茶楼酒肆里,开始有说书先生或者卖唱的女子,在正活儿开场前,加演一段新编的鼓词或小曲。

    内容更是变得五花八门。

    有的讲述一个寒门子弟,因在县衙见习时精通算术,帮官府厘清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