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动力学诠释】 (第2/3页)
轻声的呼唤在耳边响起,南祝仁的眼皮一下子弹开。
入目是莫凯的脸。
“师兄,来访者再过半小时就要来了。”只听见咨询助理师弟这么提醒自己道。
南祝仁点头,拍了拍脸,随后把莫凯带来的冰美式一饮而尽。
提神醒脑。
“谢谢。”南祝仁也不忘礼貌地道谢。
莫凯笑笑,表示南祝仁太客气了。
提前半个小时让莫凯叫醒自己,是南祝仁提前吩咐的,免得自己在梦境心理咨询室里面看录像看得太入神。
脑海里面简单过了一遍之前在梦里的思路之后,南祝仁抽过自己的咨询记录表,直接在上面梳理起今天对李玲玲做咨询的计划安排。
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时间很快流逝。
“师兄,来访者到了。”莫凯很快又过来提醒道。
南祝仁点头,走向咨询室。
在等待的间隙,他的瞳孔略微失焦了一会,大脑开始快速思考。
【根据李玲玲自身的表现、梦境的分析、以及从医院那边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基本可以判断[边缘型人格障碍]。当然,她的情况属于状态比较好的那一拨。】
【同时根据胡医生给的关键信息,以李玲玲受灾幸存者的背景来看,其问题的主要成因也基本可以确定……】
回想到不久前在医院的对话,南祝仁心里叹了一口气。
不过很快他又打起了精神。在第二次咨询就把来访者的背景信息了解到这种程度,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南祝仁现在的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
——从来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南祝仁沉下心。
与此同时。
咚咚咚——
传来敲门声。
南祝仁的视线恢复焦点,退出思考状态:“进。”
……
和上一次那种无所谓咨询是否能够再进行的表现比起来,这次来访者多了很多反应。
这是一个好消息,不管来访者的反应是好是坏,这都意味着对方和咨询师的咨询关系确实已然建立。
只不过两周的间隔时间,确实是有点长了。
在漫长的间隔期中,咨询师因为职业性质的问题无法和来访者保持工作之外的联系,会让【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来访者产生极强的【被抛弃感】。
而在这种【被抛弃感】又会驱动出极强的焦虑,这种焦虑结合来访者【情绪波动大】、【自我身份认知紊乱】等等的特点,具体会有如下的集中表现:
一、理想化消退后的愤怒爆发。来访者会生出“我以为你会和别人不一样,结果你根本不在乎。”“这段时间我过得糟糕透了,而你却什么也没做。”的想法,进而将情绪宣泄到咨询师的身上。
二、过度依赖。间隔期让来访者感到与咨询师的联结被切断,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全感。导致他们第二次见面的时候会急切地需要与咨询师分享,渴望得到大量的关注和时间。
三、退缩与疏离。来访者在第一次咨询打开心扉后,会感到强烈的羞耻和恐惧,产生害怕被看穿、被吞噬的想法。
南祝仁观察着来访者的反应,判断她现在的状况。
他提前做了好几个预案,就是要根据来访者接下来的反应调整。
就看到来访者坐下来之后,就开始做出胳膊半环抱的姿态,手指摩挲着自己的衣袖。
她的呼吸很浅,身体无意识地前倾,视线一会看着南祝仁,一会又移开。
一言不发。
同时——
【眉毛上扬并聚拢,内侧向上提升明显——悲伤眉。】
【嘴角上扬,但是眼周肌肉没有参与,而且笑容非常短暂。】
看到这种反应,南祝仁心里就有底了。
属于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的复合态,而且是应该是更加偏向第二种的状态。
眼见来访者没有主动开口的意思,南祝仁便率先开场:
“好久不见了,上一次咨询是两周之前的事情了。”
南祝仁略微拉升了自己笑容的弧度,让它显得温暖和亲和,对上一次咨询进行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