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彩页文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111章 定都北京,老朱之忧!

第111章 定都北京,老朱之忧!

    第111章 定都北京,老朱之忧! (第2/3页)

,再看向那象征着新都的“北京顺天府”字样,眼神中竟流露出一丝近乎感激的复杂情绪。。

    “迁了好!迁得远远的!离这晦气之地越远越好!允炆那小崽子……可不就是在这应天的龙椅上,只坐了四年?”

    这声自嘲,短促而冰冷,带着血淋淋的痛楚。

    迁都北京,在朱元璋看来,不仅仅是地理的转移,更是挣脱了冥冥中笼罩在应天上空的“短命魔咒”,为朱家江山寻得一处真正的“龙兴之地”。

    然而,这短暂的、来之不易的欣慰,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消散。

    更沉甸甸、更现实的忧虑,如同北地寒冬的朔风,瞬间席卷了朱元璋的心头,让他刚刚松弛的神经再次绷紧如弦。

    他猛地挺直了腰背,手指用力敲击着扶手,发出急促而沉闷的“笃笃”声,目光死死锁在天幕上那标注着“北京顺天府”的北方边城轮廓上,眼中充满了对未知的、赤裸裸的恐惧。

    “可是……可是老四啊!”朱元璋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父亲对儿子决策的焦虑和质疑,他猛地转头,目光如同探照灯般扫过侍立在侧的韩国公李善长、曹国公李文忠,最后落在沉默如山的魏国公徐达身上,寻求着某种确认或解答。。

    “北京!那地方,是不是太靠北边了?!紧挨着长城!离那些鞑子的老窝,就隔着几道墙啊!”

    他仿佛看到了遮天蔽日的蒙古铁骑卷起的烟尘,看到了寒光闪闪的弯刀和呼啸的箭矢,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

    “万一……万一哪天,北元那些被打散的狼崽子又聚拢起来,像当年金兵围汴梁那样,兵临城下!咱这都城,天子脚下,岂不是成了摆在鞑子嘴边的一块肥肉?!成了……成了第二个活生生的汴梁城?!靖康!靖康之耻啊!”

    这四个字,如同带着倒刺的鞭子,狠狠抽打在殿内每一个熟知历史的大臣心上。徽钦二帝被掳,后妃公主受辱的惨状,仿佛就在眼前。

    粮草的忧虑,接踵而至,更为具体而恐怖:

    “还有!几十万京营大军要拱卫京城吧?文武百官、勋贵公侯、他们的家眷、宫里的太监宫女……林林总总,几十万张等着吃饭的嘴!北平那地方,苦寒之地,能种出多少粮食?够填饱这些肚子吗?”

    朱元璋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残酷的战争记忆,他想起了当年围困张士诚死守的平江城(苏州),那持续数月、令人绝望的围城战,“一旦运力不通,或者被北边来的敌人切断粮道……”

    老皇帝的声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平江城内“人相食”的惨烈景象,“几十万人困在北京城里……那……那岂不是要重蹈平江覆辙?!困也困死了!饿也饿死了!”

    巨大的恐惧攫住了他。定都北京,挣脱了应天的“短命魔咒”,却似乎又一头扎进了另一个更为凶险、随时可能粉身碎骨的深渊。这新都,是福地,还是绝地?老朱的心,悬在了半空。

    朱元璋的忧惧如同实质的乌云,笼罩着整个奉天殿。

    徐达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仿佛天幕上那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