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初议太子,皇后力争! (第1/3页)
天幕将洪武十三年的目光,从尸山血海的战场、颇觉云贵的朝堂拉入了永乐初年深不见底的宫闱漩涡。
画面不再是金戈铁马,而是重重宫阙的肃穆与压抑。
镜头掠过空旷寂静的殿堂,最终定格在坤宁宫。
一位身着皇后常服、气质雍容却难掩眉宇间疲惫与忧虑的妇人,正凭窗远眺。正是徐皇后(徐妙云)。
她独自一人身处南京皇宫,周遭虽富丽堂皇,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孤清。
旁白音适时响起:“永乐皇帝决意迁都北平(注:正式迁都完成于永乐十八年),然新都营建,千头万绪。徐皇后暂留南京旧宫,主持后宫。然此刻,最令帝后忧心忡忡者,非宫室营造,而是国之储位——太子之位,悬而未决!”
画面切换至奉天殿内烛火通明。刚刚登基、龙袍加身的朱棣,正被一群身着蟒袍玉带、气息剽悍的武将围着。
淇国公丘福声如洪钟,抱拳道:“陛下!二殿下(朱高煦)勇冠三军,每战必身先士卒,深得将士拥戴!靖难功勋,当属第一!此等英武,类陛下当年!太子之位,非二殿下莫属!”
安远侯柳升、武安侯郑亨等人纷纷附和:“丘公所言极是!二殿下类陛下,乃天授雄主!”
朱棣端坐龙椅,面沉如水,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并未表态。他目光扫过这群追随自己出生入死的悍将,眼神深处,是旁人难以察觉的沉重。
天幕光影流转,切入一处王府书房(暗示燕王府旧邸)。
一个异常肥胖的年轻男子,正费力地扶着桌案起身。
他面色虚白,呼吸略显粗重,宽大的亲王常服几乎要被圆滚的肚子撑开,行走时因足疾而微跛,每一步都显得沉重艰难——正是朱棣长子朱高炽。
旁白:“皇长子朱高炽,性情宽厚,学识渊博,监国理政之能,朝野有目共睹。更兼两次北平守城之战,以寡敌众,力保根基不失,其坚韧与谋略,亦非常人可比。”
奉天殿外广场上,洪武十三年的永昌侯蓝玉抱着膀子,嗤笑一声,对身旁的宋国公冯胜低语:“守北平?哼!李景隆那草包放水是真!可话又说回来,”
他话锋一转,带着点难得的客观,“守城这活儿,没点真章,就算李景隆放了个海,你也接不住!朱家大郎,肚子里是真有货!”
--
天幕画面回到永乐年间的朱棣。
夜深人静,他独自在空旷的宫殿内踱步,背影被烛光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