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终于,朱棣还是挨揍了! (第1/3页)
“……开城。”声音低沉沙哑,带着无尽的疲惫,却异常清晰,“传令……归降。”
画面中,象征着统帅权威的令箭被轻轻放在案上。帅旗缓缓降下,沉重的城门在刺耳的铰链声中洞开。
洪武十三年的梅殷看到这里,一直悬到嗓子眼的心,终于重重落回肚子里!他下意识地抬手抹了抹额角并不存在的冷汗,长长地、无声地舒出一口浊气。
还好!还好!忠臣的牌坊虽然倒了半边,但这“迫于无奈”、“为保全城军民与家人性命”而降的名义,总算是保住了!
看天幕上自己归降后的境遇——虽然交出了兵权,但驸马的尊号、府邸、俸禄一样不少,甚至还能出入宫廷宴饮,与新朝的勋贵们点头寒暄。
虽无实权,却也安稳富贵。这结局……比起那些被剥皮实草、诛灭九族的“奸党”,简直好上千百倍!一丝难以掩饰的、劫后余生的庆幸,悄然爬上了洪武十三年梅殷的嘴角。
然而,天幕并未在此处定格。画面陡然变得阴郁而诡秘,光线也暗淡下来。
归降后的梅殷,锦衣玉食,出入于雕梁画栋的驸马府和觥筹交错的永乐宫廷。他在宴席上举杯应酬,与靖难新贵公侯言笑晏晏、把酒言欢,甚至偶尔还能与永乐皇帝说上几句话,神情恭敬而平静。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和谐”,那么“融入”。
但镜头猛地一转!时间切换到深夜。
驸马府深处,一处极其隐蔽、连心腹仆役都严禁靠近的书房。
厚重的门帘隔绝了外界一切声响。烛台上只点着一支昏黄的蜡烛,光线勉强照亮书案周围。
梅殷独自一人坐在阴影里,白日里那副平和恭顺的面具早已卸下。他眉头紧锁,眼神锐利而冰冷,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那是建文元年,他受命总兵淮上时,建文帝朱允炆亲手所赐!
画面无声切换。又是深夜,地点换成了城外一座不起眼的荒废小庙。
梅殷身着不起眼的灰布斗篷,帽檐压得很低。他对面,跪着几个同样打扮、看不清面容的汉子。
梅殷低声说着什么,声音压得极低,只有偶尔几个词飘出:“……旧部……联络……蛰伏……以待天时……”跪着的人影重重点头。
旁白音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钻入洪武十三年梅殷的耳中:“然梅殷虽降,心念故主。常于府中密室独坐,摩挲旧物,神色怆然。更暗中联络失散旧部,私蓄死士于京畿及江淮旧地。每逢建文忌日或旧朝重臣罹难之日,必于府中秘设香案,遥祭恸哭。言语间对建文旧事不胜唏嘘,对永乐登基及迁都北平之议,多有腹诽讥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