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终于,朱棣还是挨揍了! (第2/3页)
其志……恐未真泯也。”
“!!!”洪武十三年的梅殷如遭雷击,彻底僵在原地!
他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指着天幕上那个在密室中神色阴鸷、在荒庙里密谋的自己,嘴唇哆嗦着,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只在心中疯狂呐喊:“我……我还搞这些?!我还‘心念故主’?!我还‘私蓄死士’?!我……我有这么忠?!这么不怕死?!我自己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巨大的困惑和一种近乎荒诞的陌生感瞬间将他吞没。难道……难道我梅殷这副看似温润的皮囊之下,骨子里竟藏着个铁铉般的硬骨头、方孝孺似的愚忠魂?只是现在太平富贵,这“忠魂”还未被时势逼迫出来?
就在这自我怀疑的惊涛骇浪几乎要将他淹没时,一道灵光如同劈开乌云的闪电,猛地照亮了他的思绪!
他浑身一震,瞬间抓住了关键——
他此刻在洪武十三年对建文帝和朱棣的所有判断,对靖难结局的“理所当然”,全都是建立在拥有天幕这个“上帝视角”、全知全能般的剧透基础上!如果抛开这一切,回到那个真实的、没有剧透的建文朝末年呢?
在那个时刻,建文帝朱允炆才是名正言顺、高踞龙椅的皇帝!
他梅殷身为帝婿,深受国恩,被委以总兵淮上的重任,手握数十万大军!
而燕王朱棣,只是一个起兵造反、挑战中央权威的藩王!
天下人心,至少在表面上,依然向着建文正统。
胜负,在当时看来,远未尘埃落定!在那个充满变数、前途未卜的“当下”,他梅殷选择忠于建文、坚守臣节,甚至在投降后,内心深处依旧无法真正认同篡位者,私下里做些不甘的举动……
这,难道不是最符合他身份、处境和当时认知的选择吗?
在那个没有“真命天子”剧透的迷雾里,谁能保证朱棣一定能赢?谁又能苛责一个试图忠于“正统”的驸马?
这丝明悟,带着冰凉的河水般的寒意,让洪武十三年的梅殷激灵灵打了个冷战,一股不祥的预感悄然爬上心头。
天幕的走向,似乎正印证着这份预感……
奉天殿前,华美的石桥之上。梅殷似乎刚参加完一场宫宴,带着几分微醺,在几名随从(其中一人眼神闪烁)的簇拥下,正欲上轿。
突然,旁边看似路过的两名壮汉猛地发难!一人死死抱住梅殷,另一人则狠狠捂住他的口鼻!随从中那眼神闪烁者竟也上前帮忙!
在梅殷惊恐绝望的挣扎中,三人合力,将他高高举起,越过石桥栏杆,狠狠投入桥下冰冷的、水流湍急的河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