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永乐五年徐皇后去世1 (第2/3页)
眼睛,此刻却充满了不敢置信的痛楚和茫然!
女儿……他视若珍宝的长女,未来母仪天下的皇后,竟然……只活了四十六岁?
比天幕透露的、他这老父的寿数还短?!巨大的打击让这铁打的汉子也几乎支撑不住,若非强大的意志力硬撑,只怕也要当场倒下。殿内瞬间死寂,所有目光都骇然地聚焦在这突然失态的老帅身上。
天幕并未因徐家的悲恸而停滞,旁白音转为一种深沉而略带唏嘘的叙述:
“徐皇后崩逝,于永乐皇帝朱棣而言,非止中宫之失,实乃半身摧折!二人结发于微末,共历北平九死一生之困局。靖难烽火中,徐皇后亲率弱兵,死守危城,拒李景隆五十万大军于城外,为燕王保住最后根基!此等患难与共、生死相托之情,非寻常帝后可及。”
画面配合着旁白,闪现过北平城头,徐皇后身着戎装、指挥若定的坚毅侧影;闪现过朱棣在应天奉天殿前,于万众瞩目之下,竟不顾帝王威仪,亲手将皇后册宝授予徐氏手中的特殊场景(远超常规礼仪)!那份郑重与情深,透过天幕,清晰可感。
“故徐皇后崩后,永乐皇帝悲痛逾恒,辍视朝百日,素服御西角门一年。更下诏命,徐皇后丧礼,一应规制,皆超常典,务极哀荣。”
画面是浩大肃穆的出殡仪仗,朱棣孤独地站在高台之上,玄衣素服,身影在秋风中显得异常萧索。旁白话锋一转,带着洞悉历史的苍凉:
“然此痛彻心扉,亦使永乐性情渐变。史载,自徐皇后崩,永乐皇帝余生十七载,深宫寂寥,再未立后,亦无新纳妃记载(注:虽有妃嫔,但未再立后且感情疏淡)。其一生三子四女,皆为徐皇后所出。帝后情深至此,亦成孤绝之始。此情此景,与太祖高皇帝洪武十五年马皇后崩逝后,性情陡变,大行诛戮之往事,何其相似乃尔!”
“嘶……”
这最后一句类比,如同数九寒天里最凛冽的冰风,瞬间刮过奉天殿内外所有勋贵的心头!
李文忠、冯胜、傅友德……乃至刚刚因“沐”字旗惊魂未定的沐英,无不感到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马皇后崩于洪武十五年,那是所有老臣心头一道最深的疤!自那之后,仁慈宽厚的洪武皇帝仿佛换了一个人,屠刀高举,牵连无数!直至后来的蓝玉案……那血色的十年,是悬在他们所有人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难道……未来的永乐朝,也要因为徐皇后的早逝,重蹈这“帝失贤后,君心孤戾,屠刀再起”的覆辙?!巨大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勋贵们刚刚因天幕展示海权而升起的一丝豪情。
暖阁内,朱元璋紧紧握着马皇后的手。这位铁血的开国之君,此刻看着天幕上儿子朱棣那萧索孤绝的背影,看着那与爱妻生死永隔的凄凉,再联想到旁白将自己与老四的遭遇相提并论,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和宿命感猛地攫住了他。
他用力攥着马皇后温软的手,仿佛想抓住什么,浑浊的眼中竟罕见地泛起一丝水光,声音沙哑低沉,带着从未有过的脆弱和迷茫:
“妹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