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一征漠北:太子次子与长孙 (第2/3页)
,缨盔高耸,虽两鬓已染风霜,但腰背挺直如标枪,眼神锐利如鹰隼,扫视着北方那苍茫辽阔、危机四伏的天际线。一股百战帝王的凛冽杀气,扑面而来!
而在这帝旗之侧,稍后半步,一匹通体如墨、唯有四蹄踏雪的雄骏战马格外醒目。
马上悍将,身披玄铁打造的乌锤甲,甲叶厚重,在阳光下泛着幽冷的乌光。他面容轮廓分明,鼻梁高挺,嘴唇紧抿,下巴微微扬起,眉宇间尽是不加掩饰的桀骜与睥睨天下的野性!正是汉王朱高煦!
他并未像寻常将领般恭敬垂首,反而目光灼灼地扫视着前方浩荡的军阵,仿佛在检视自己的领地。在他身后,紧随着两支军容格外雄壮、杀气冲天的部队:
左翼,是沉默如山的重甲骑兵——三千营!人马皆披挂厚重的全身札甲,骑士手持长槊或狼牙棒,连战马的面帘和当胸都覆盖着铁甲,行进间甲叶摩擦,发出沉闷的“哗啦”声,宛如移动的钢铁堡垒!
右翼,则是背负着奇特长管火铳、腰间悬挂火药壶与铅弹袋的步兵——神机营!乌黑的铳管在日光下泛着死亡的幽光,士兵眼神冷冽,动作整齐划一,一股混合着硝烟与铁血的新锐之气直冲霄汉!
朱高煦感受着身后这两支帝国最精锐、最锋利爪牙的力量,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勾起,露出一抹混合着自负与野心的笑容。
旁白音陡然拔高,带着金戈铁马的铮鸣:“二月初十,帝亲率王师,出塞北征鞑靼!雪丘福胪朐河全军覆没之奇耻,复汉唐荣光于漠北!以汉王朱高煦执掌天子亲卫重骑三千营、新锐火器之神机营,随驾亲征!”铁蹄踏地,声如闷雷,卷起漫天黄尘,遮天蔽日,朝着居庸关、宣府的方向,滚滚而去!
---
奉天殿内,金砖映着天幕的冷光,空气凝滞如铅。龙椅上,朱元璋那双阅尽沧桑的鹰目,锐利如刀,将天幕上老四朱棣的排兵布阵,一寸寸地剖开、审视。
南京,太子朱高炽。那肥胖的身躯在御案后批阅奏章的影像,在朱元璋脑中定格。
太子坐镇国都,监国理政——这是定海神针!是法统,是根基!
老四把帝国最核心的中枢交到长子手里,哪怕他自己在北边马革裹尸,哪怕朱高煦那狼崽子在军中掀起滔天巨浪,只要南京的太子大旗不倒,天下人心就乱不了!
朱高煦再能打,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攻打他名正言顺的储君大哥?那就是自绝于天地!
北京,皇长孙朱瞻基,辅以夏原吉。朱元璋的目光扫过那稚气未脱却努力挺直腰板的少年,落在旁边那位面容沉毅、以精于钱粮著称的户部尚书身上。
北京是什么地方?那是老四起家的老巢,是此次北伐的前沿大本营,更是几十万大军粮草辎重的命脉所在!把根基尚浅的长孙放在这里,看似冒险,实则精妙!
有夏原吉这等能吏老臣掌舵,确保粮道畅通、补给无虞,这比派个位高权重的勋贵去更稳妥,更能让老四放心。
长孙在此历练,既能熟悉军政,又能扼住大军的咽喉!朱高煦掌着三千营、神机营这等锋锐又如何?没有北京源源不断的粮草供应,他的精锐就是无根之萍,饿也饿垮了!
军中,汉王朱高煦,执掌三千营、神机营。朱元璋的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这二小子,天幕所示,勇则勇矣,桀骜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