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一征漠北:再败阿鲁台 (第3/3页)
他顿了顿,眼中精光一闪,“可惜啊,他算盘打得响,却没想到朱老四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掀了他的老巢!”
宋国公冯胜捋着花白胡须,浑浊的老眼里闪烁着对真正军事奥秘的渴求,叹息道:
“蓝老弟所言在理。在草原上,打败蒙古人难,但要找到他们,尤其是阿鲁台这种铁了心躲藏的巨酋,更是难上加难!天幕解说太过简略,这最关键的一环——朱棣是如何在茫茫草原,在阿鲁台刚刚藏匿不久,就如此精准地锁定他位置的?这才是此役真正的精髓啊!可惜……可惜未能详述!”
他语气中充满了身为宿将却无法窥探关键战术细节的深深遗憾。
这声叹息,也勾起了殿内几位大佬的谈兴。
奉天殿内,一直沉默观战的魏国公徐达,此刻也忍不住对着御座上的朱元璋开口,声音沉稳,带着洞察秋毫的笃定:
“陛下,臣以为,冯胜之惑,其解有三。其一,本雅失里与阿鲁台虽分道扬镳,但彼此根底相连,部族交错。擒获的本雅失里部俘虏中,必有知晓阿鲁台大致活动范围甚至惯常藏身之地的。”他目光扫过天幕上那些被押解的鞑靼俘虏。
曹国公李文忠立刻接口,思路清晰:“其二,便是那‘三千营’!此营精锐,骨干多为归附的蒙元勇士!他们对草原地理、部族习性、乃至追踪寻迹之术,远胜我汉军将士。有他们作为耳目向导,循着阿鲁台部撤退时留下的蛛丝马迹(如马蹄印、宿营痕迹、丢弃杂物),顺藤摸瓜,并非不可能。”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继续道:“其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此次亲征,目标明确,直指鞑靼二酋。出征前,必定花了巨大代价,动用了一切可能的情报网络!尤其是……朵颜三卫!”
他刻意加重了这四个字,“朵颜三卫地处辽东,毗邻鞑靼东部,与阿鲁台部素有往来,又或互有渗透。更兼……”
李文忠的声音压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他们在靖难之中,可是实打实跟着燕王……跟着未来的永乐皇帝,一路从大宁打到金川门的‘老部下’!用他们来打探阿鲁台的情报,岂非驾轻就熟?这漠北的鹰犬,终究还是被新主用来撕咬旧日的邻居了。”
徐达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李文忠的分析,点破了那层未曾明言的窗户纸——朱棣对朵颜三卫等蒙古降附力量的利用,早已炉火纯青。这精准的情报,才是闪电般锁定阿鲁台、发动致命一击的真正基石!
朱元璋端坐龙椅,听着两位国公抽丝剥茧的分析,望着天幕上儿子那纵横漠北的英姿,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有搭在扶手上的手指,无意识地、一下下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发出细微而规律的笃笃声。